大家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别急,还记得我们前面讲到的这块Z890-H主板,应该是用于Arrow lake-S平台的早期测试吗。
没错,所以这就意味着它实际上能够兼容两个不同代次的CPU。一个是我们前面测试的、经过改修的Meteor lake-HX/S,另一个则是早期版本的Arrow Lake-S,也就是大家现在熟悉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前身”。
从BIOS信息来看,这一颗CPU拥有8大核、16小核的配置,其P核与E核睿频分别为4.5GHz和3.9GHz,并支持在轻负载下进一步提频至4.7/4.0GHz。
没错,它实际上应该就是一颗还处于较早期测试(ES2)阶段的酷睿Ultra 9 285K。实际上,除了CPU部分的主频明显低很多,以及内部NGU、D2D总线的频率比正式版略低外,这颗ES版CPU在大多数地方,都已经非常接近正式版的285K了。
当然,因为主频实在是比正式版低太多,所以CPU-Z的跑分成绩注定了不好看。
ES2版“285K”的缓存性能
我们手头的正式版测试数据,但搭配的是DDR5-7600内存
可以看到,ES2版本的这颗“285K”不仅主频低,缓存性能相比正式版更是惨不忍睹。尤其是L3缓存的速度,说是“腰斩”都不为过。
AIDA64 CheckMate 7158MP/s
作为对比,正式版285K为8929MP/s
AIDA64 PhotoWorxx 55725兆像素/秒
正式版285K为70267兆像素/秒
从更多的测试项目来看,相比用于初期验证的Meteor lake-S测试U,英特尔在Arrow lake-S的测试版上已经将分支预测性能提高了一倍多。但有意思的是,明明核心数量从14核增加到了24核、主频也更高点,可这颗ES2版本的285K在特定的多媒体编辑测试中,并没有比前面那颗Meteor lake好多少。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CINEBENCH R23,单核1954、多核33516
3DMARK 单线程1110、最大线程16278
我们暂时先将这个疑问搁置,继续对这颗ES2版本的285K进行其他测试。可以看到,此时它的单核性能比前面那颗Meteor lake高了14%,多核更是高出120%。新架构再加上堆核心数量所带来的增益,客观上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