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1年1月,彼时还在国内市场叱咤风云的TCL,突然公布了他们的“钻石计划”。其中包括一款名为“TCL 999D”、售价万元左右的“镶钻手机”,以及与之配套的“会员沙龙”、“金钻俱乐部”等增值服务。
据公开资料显示,时任TCL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的万明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以后拿钻石手机的人不用问就是地位和财富的拥有者,用钻石手机如递钻石名片,身份的珍贵和地位的尊崇不言而喻”。要知道,那个时候手机其实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而TCL这样将“钻石手机”与社会阶级、个人财富地位强关联的策略,瞬间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关注。
从后续的相关报道来看,“钻石手机”确实给当时的TCL带来了一炮而红的效果。到了2002年,TCL手机的利润高达12亿元,而当时整个TCL集团的利润才15亿元。从这一数据就不难从中窥见,以“钻石手机”领衔的TCL手机,当时的利润率到底有多么“吓人”。
直到几年后大家发现,所谓的“钻石手机”,其实只不过是有钻石的造型而已。不仅如此,当时甚至有媒体报道称,TCL手机那几年的故障率甚至可能高达45%,以至于到了经销商都不敢再进货的程度。
更糟糕的是,由于有TCL带的这个“好头”,彼时波导、迪比特等国内品牌也争相效仿,纷纷搞出了这种外表镶金带钻,打着“高端”、“女性化”的名头营销,但内里其实就是低成本功能机的玩意。
既然如此,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相信大家就都能想象到了。从相关报道来看,仅仅只过了三年多时间,TCL手机就从“一机难求”变成了面临大量积压、退货的状态。更糟糕的是,这种比拼无意义外观设计和疯狂营销的手段,甚至消磨了消费者对于彼时整个中国第二代手机品牌的信任度,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国产手机行业在那几年的集体“塌房”。其影响之恶劣,甚至可以说对当时刚有起色的国产智能手机、自研操作系统等项目,都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