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钻小折叠,让我们想起了国产手机的“至暗时刻”

  • 内容导航:

有长期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们或许是最早对折叠屏设备“实用价值”发出消费警示的科技媒体之一。早在2018年年底,也就是初代折叠屏手机量产发布之前,我们就曾在相关内容中指出了彼时曝光的折叠屏相关技术,在耐用性、显示效果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实用价值或许不符合其高昂的售价。

镶钻小折叠,让人想起了中国手机的“至暗时刻”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当时还曾引来国内某柔性显示企业的“抗议”,当时我们提出如果对于这一说法不认可,可提供样机在公开直播的情况下,基于相关文章里的观点对其耐用性和显示效果(与直板旗舰手机)进行对比测试。但意外地是,对方此后便再无回应。


在这一意外事件发生了差不多6年后,我们更是遗憾地得知,相关企业已经破产,期待中的对比实测终究是再无机会进行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三易生活其实并不“反对”折叠屏技术,而是反对相关机型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身披不切实际的技术“光环”,以及彼时过高的溢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每一次测试折叠屏机型时,都会对其在测试标准上与其他(直板)手机“一视同仁”的原因。

镶钻小折叠,让人想起了中国手机的“至暗时刻”

尽管从原理上来说,折叠屏设备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天生”就会在散热效果、电池容量、影像模组的尺寸等方面存在短板,但站在用户利益的角度来说,这些短板并不应该因为“它是折叠屏”而被刻意忽视。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