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硬要说起来的话,如今折叠屏手机之间亦有区别。那些“大折叠”因为尺寸更大、价格(成本空间)更高,再加上往往又代表了相关品牌最高的产品形象,所以这些年来客观上也取得了相对更明显的技术和体验进步。比如在一些大折叠机型上,就已经能够看到不输直板旗舰的性能释放、业界最先进的超薄高能量密度电池,以及相关厂商不惜用一个巨大后摄凸起来实现的“多主摄”级影像设计。
相比之下,“小折叠”的情况就要无奈很多了。毕竟从结构上来看,它的机身往往被分为上下两半部分,这就意味着内部的VC均热板面积最多也只有机身的一半尺寸。再加上“小折叠”往往主打女性市场,就使得其对于厚度和重量有着更严格的要求,由此又进一步限制了散热规模、制约了性能释放水平。
从结果来说,如今市面上的“小折叠”机型,许多要么采用了本就规格更低的SoC,要么就是对发热做了更严格的限制,使得其在日常使用中,实际性能远远达不到“名义上”平台该有的水准。
当然,“小折叠”的目标用户可能本就不在乎性能,也不会用这类手机来玩什么高画质游戏。可问题在于,哪怕在她们可能更“在乎”的影像能力上,“小折叠”为了控制厚度与颜值,往往也只能用更小、更薄的影像硬件。在如今这个“中大底”已经普遍、潜望式长焦都开始在中端直板机型中出现的背景下,四五千元的小折叠真要论起拍照画质和变焦效果,真有可能还打不过两三千元的直板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