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我们测试的对象是超轻薄“旗舰机”。之所以要做这个强调,是因为目前市面上还存在一些虽然提醒很轻薄,但同时也只搭载了中端、甚至是中低端SoC的机型。
当然,这倒不是说这些超轻薄“非旗舰”就一定是“浑水摸鱼”。因为一方面当然会有部分消费者也想要超轻薄设计的手机,但预算“吃紧”。另一方面,超轻薄的机身设计、极其紧凑的主板布局,本身也会对机身的散热表现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限制超轻薄旗舰的性能发挥。

iPhone Air常温(左)、低温(右)环境GeekBench测试成绩
这个影响会有多大呢?在iPhone Air上,我们三易生活对其进行了常温和低温两种环境的性能测试。首先是GeekBench环节,可以看到在常温下,iPhone Air的CPU单核性能似乎并没有受到显著制约、但多核相比低温环境成绩低了约6.8%,这显然就不能以测试误差来解释了。

iPhone Air常温环境3DMARK测试成绩

iPhone Air低温环境3DMARK测试成绩
相比CPU,iPhone Air似乎对GPU施加了更为严格的温控措施。因为在降低机身温度后,可以看到iPhone Air的SNL成绩直接提高了34.6%,SBE也提升了20.5%。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说,这就代表着除了游戏之外、大部分主要依赖CPU算力的日常应用,在iPhone Air上并不会有显著的“性能折扣”。但如果想要拿着iPhone Air这款超轻薄旗舰来打游戏,那么最好是使用外置散热措施,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性能保障。
很显然,考虑到iPhone Air的产品设计更偏时尚美感,这种将更多的功率余量留给CPU的设计,确实也更契合潜在消费群体的偏好。

在iOS版本的安兔兔评测中,我们也得出了近似的结论。iPhone Air在使用外置散热措施后,CPU的性能增长幅度要明显低于GPU此时被释放出来的“潜力”。不过请注意,无论常温、还是低温环境,代表中低负载的UX(用户体验)子项目得分差异都并不大。

结合安兔兔评测内置的性能榜单也可以看到,实际上iPhone Air哪怕是在常温环境、受限的跑分成绩,实际上也并没有比iPhone 17系列的Pro版差多少。它们之间仅有大约10%的综合成绩差异。一旦加上额外的散热措施后,iPhone Air的表现便能直追M4版iPad Pro的水平。
换句话说,虽然理论性能测试数据表明,iPhone Air确实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热节流现象。但即便采用了受限制的设计、用了更严格的热管理措施,“旗舰”的底子还是让这款超轻薄机型,发挥出了远超前代“Pro版”的综合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