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个手机行业来说,小米可能是近年来最早开始坚持做“小屏旗舰”的厂商之一。早在小米13系列这一代,他们就端出了当时还不为大多数国内厂商所看好的小尺寸旗舰机型。
到了小米17系列,“小屏旗舰”就已经再度成为了市场热点。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就必须要将新机做得更精致、在工艺上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只有这样,小米17才能更好地在同期的其他“小屏对手”中脱颖而出。
那么小米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还是先从机背部分看起。首先在配色上,小米17此次提供的四种版本,分别是“雪山粉”、“黑色”、“白色”和“冰融蓝”。
此次小米17所有配色均采用的是低饱和度色,且边框与机背同色的设计。而且它的机背都带有磨砂质感处理,既可以防指纹,也拥有细腻的触感和稳固的握持手感。
同时在机背的左上角,小米17还对后摄Deco的造型也做了很大改动。新的“视觉轻量化”Deco在材质上改用了冷雕AG磨砂玻璃,同时在高度上不再完全“包裹”住镜头,这就使得小米17的后摄凸起看起来比前两代都薄了很多。
至于机身正面,小米17最明显的改变,自然便是这块6.3英寸直屏所具备、仅1.18mm的超窄边框了。
根据小米方面的说法,这是因为新机采用了一块深度定制的LIPO工艺屏幕。那么有多“深度”呢?从造型上来看,这块屏幕有着目前行业中最窄的边框,以及难得一见的超大R角。
从内部材料的角度来说,这块屏幕的“M10”发光配方里,更是使用了小米联合上游厂商独家研发的底层红色发光主材料,这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第一次能够做到在基础的发光化合物层面进行研发定制。结果便是使得小米17实现了高达25% APL的大窗口面积3500nit峰值亮度,并具备目前行业里最先进的“多屏同色”和智能色温匹配。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现在行业里很多所谓4500nit、6000nit的手机屏幕,实际上都是在仅有1%的窗口亮度下测得,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几乎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亮度。而小米17这块带有高度自研属性的超窄边直屏,反而不仅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可能更亮,甚至在功耗、颜色、调光护眼等方面,都可以做到有其独特的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