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进入常规的综合性能跑分环节。
在CineBench23中,考虑到游戏PC的使用场景,我们启用了CineBench的稳定性测试模式,即对单核与多核性能分别都进行30分钟的循环跑分。可以看到,两款6核处理器的重负载持续单核性能相差无几,但在全核全开的情况下,锐龙5 8400F可能是受益于更低的功耗,性能明显领先约10%。
接下来是PCMARK的整机性能测试。可以看到,3A平台几乎在全部的模拟场景中都明显更快一些,整体的性能领先幅度大约在12%左右。
AMD 锐龙5 8400F+RX6750 GRE 10GB的3DMARK测试成绩
酷睿i5 -12400F+RTX4060的3DMARK 测试成绩
接下来,我们使用3DMARK对两套平台的光追性能、DX12游戏性能、DX11游戏性能,以及CPU游戏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基本符合我们此前单独测试RX6750 GRE时的结论,也就是AMD的独显具备更强的光栅性能,在非光追的高分辨率、高特效场景中会有明显的领先、最高可达20%。但如果涉及浮点算力性能的比拼(也就是光追场景),则RX6000系会落后RTX40系大约44%。
最后,则是游戏加加内置的跑分情况。可以看到,3A平台这套整机在游戏性能方面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但在生产力场景中的优势则明显更大,可达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