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了影像配置和技术差异后,接下来就正式进入样片对比环节。
小米12S Ultra样张:火车站 ISO50 f1.9 1/100s
华晶Leo A14样张:火车站 ISO80 f3.1 1/200s
三星Galaxy K Zoom样张:火车站 ISO100 f3.1 1/200s
华硕Zenfone Zoom样张:火车站 ISO50 f2.7 1/320s
首先,我们在默认1倍焦距的情况下,看看这四台手机的实拍效果。可以看到,小米12S Ultra因为有大得多的主摄感光面积、大得多的默认光圈,再加上现代“计算摄影”技术的加持,因此无论是在对天空色彩的表现力,还是在整体的画面宽容度上,表现都要明显好于另外三款具备真光学变焦的老机型。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米、华晶、三星、华硕)
不仅如此,将这四张样张放大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只有小米12S Ultra拍出了逆光的老鹰翅膀处部分细节,其他三款机型在这部分基本都是漆黑一片。
当然,我们此次对比的重点不是主摄画质,而是变焦表现。所以接下来就进入变焦环节。
小米12S Ultra 2倍变焦样张:火车站 ISO50 f1.9 1/100s
华晶Leo A14 2倍变焦样张:火车站 ISO80 f3.1 1/200s
三星Galaxy K Zoom 2倍变焦样张:火车站 ISO100 f3.1 1/200s
华硕Zenfone Zoom 2倍变焦样张:火车站 ISO50 f2.7 1/320s
我们测试的第一个变焦场景,选取的焦距为2倍。为什么要用2倍变焦?这是因为对于小米12S Ultra来说,其2倍变焦是用主摄+算法来实现,而另外三款机型的2倍变焦都可以完全基于纯粹的、真正的“光学变焦”来达成。
因为动用了算法进行裁切、缩放,小米12S Ultra在2倍变焦时,无论解析力还是对暗处的感光能力都出现了下降。相比之下,华晶Leo A14与三星Galaxy K Zoom则都凭借着真光学变焦镜头的优势,在这个环节拍出了没有比小米12S Ultra差太多的细节画质。
但如果进一步将变焦倍率拉到5倍,小米12S Ultra就会切换到使用潜望式副摄进行成像。此时,华晶与华硕的两款机型因为镜头最大光学变焦倍率只有3倍,反而会开始动用“算法”来进行裁切缩放的数码变焦,只有三星Galaxy K Zoom还能依靠10倍光变镜头的优势,依然保持画面的无损放大。
有意思的是,由于此时小米12S Ultra本质上是在用一颗1/2“小底”的长焦副摄进行1倍放大倍率的成像,所以其此时的细节画质相比1/2.3底的华晶和三星机型来说,优势其实就没有那么巨大了。特别是原生基于相机CCD方案的华晶Leo A14,可以说在这个环节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只不过与此同时,华硕Zenfone Zoom的画质就真的算是“惊吓”了。也不知道到底是因为底太小,还是因为其数码变焦算法实在是劣化得太厉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