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的坚守者 Moto Z/Z Play深度体验

  • 内容导航:

 首先从外观讲起,其实Moto Z系列这次的工业设计引起过许多争论,有人觉得挺不错的,而有的人觉得很难看,所以我们这里就不对好看与否作出评论了,来看看Moto Z和Moto Z Play的工业设计上有哪些特点吧!

1.jpg

机身正面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边框很窄,下方和上方留出的区域可能会有些偏大,Home键上方的“moto”也被很多人诟病占据太多空间,其实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现在主流做法就是加大屏占比,但是回头想想,留出的空间多一些,误触等问题就会好很多。

2.jpg

 除此之外,Moto Z的正面比起其他手机多了两个小孔,其中一个是麦克风,另外一边则是一颗红外线传感器,Moto Z的自动唤醒功能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这颗传感器进行的。上方的传感器通过隐藏在了面板下方,应该是使用了某种工艺,不在强光下观察基本发现不了传感器的开孔,而前置摄像头和补光灯就是清晰可见的。

图3.jpg

 Moto Z Play的设计风格和Moto Z基本相似,只是少了自动唤醒的红外线传感器和moto的logo。值得一提的是Moto Z和Moto Z Play的听筒设计,Moto Z四周有一圈突起,中间凹陷的部分是听筒区域。

5.jpg

而Moto Z Play中间有一块突起,突起和面板中间的跑道形凹陷是听筒,这两部手机的听筒同时也是扬声器,没有把扬声器放在边框上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手遮挡的问题。

 4.jpg

两部手机的侧面设计十分相似,都是金属阳极氧化上色的工艺,细长条的按键小巧精致,为了区分手感,电源键上也做了凹凸的纹理处理。因为整体厚度上要多出不少,所以Moto Z Play边框四周还做了高光倒角处理,让边框看起来更薄一些。

6.jpg

顶部和底部的正中间使用了注塑工艺,而需要用到这个工艺的就只有天线了,不知道这两部手机使用了双面玻璃设计为什么边框上还要开天线口,也许是为了模块化设计做出的牺牲吧!

 

并且可以看到Moto Z取消掉了3.5mm耳机接口,而有个惊喜是Moto Z Play的卡槽支持SD卡和双SIM卡同时使用,在一个卡槽内集成三张卡,不得不佩服Moto的工程师,Moto Z上面没有使用这一设计,应该是出于厚度所限。

9 (2).jpg

视线转到背面,也来到了机友们吐槽的重灾区,争论基本上集中在两点:摄像头和模块化触点的设计。Moto Z的摄像头比机身突起了至少2mm之多,Moto Z Play也超过了1mm,如此夸张的突起对于很多人来说难以接受,其实就形状来看,圆盘型的设计、底部闪光灯的缺块和斜面倒角与Moto 360师出同门,如果后都能控制住,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设计。至于金属触点,为了模块化带来的福利,大家还是忍一忍吧,也希望Moto后面能够将数据和供电触点改进得更好。

7.jpg

在背面玻璃机身下方,两部手机都加入了纹理工艺,Moto Z是横纹,而Moto Z Play是CD纹,这也使得手机背面多了一些层次感。

8.jpg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