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认为需要明确一下,到底什么是“全智能手表”。

从软件层面来说,“全智能手表”必须要使用可安装第三方APP、能够由用户自行扩展的,非固定功能的操作系统。
当然,这个定义如今多少遭到了一些挑战。因为有些厂商也在传统“固定功能表”的RTOS系统基础上,加入了他们自己“魔改”的部分代码,使得其也可以安装一些相对简单的第三方APP。
但从硬件层面、特别是主控的价格和算力规模来看,“全智能手表”和“轻智能手表”的差异,那就真的是非常巨大了。

我们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了上面这张表格,并列出了两款全智能手表主控和两款轻智能手表主控。(事实上,BES2800BP如今在轻智能手表领域还相当少见,更常见的BES2700BP基本可以视为是它性能砍半的12nm版本)。
不难发现,全智能手表和轻智能手表在芯片的制程、架构、频率、GPU规格、算力水平,乃至内存大小等方面,实在是有着过于巨大的差异。

更“糟糕”的是,纵观如今的市场就会发现,尽管全智能手表和轻智能手表在芯片规格和理论上的算力水平方面,差距如此之大,但市面上不乏看似表壳用料豪华、宣传配备了极其专业健康或运动监测功能,甚至价格与全智能手表完全相等(有时反而还更贵)的轻智能手表。

那么面对这样的轻智能手表,我们三易生活所坚持“全智能手表在健康和运动监测相关功能上一定更好用”的观点,是否还能成立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们进行了一次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