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音频设备爱好者或是蓝牙耳机玩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最近几年高端TWS耳机市场明显迎来了比过去更高的热度。
一方面,这确实“得益”于近年来智能手机SoC在蓝牙传输性能上的显著提升,随着Aptx Adaptive、LDAC、LHDC等高带宽无损传输协议的普及,蓝牙耳机在传输环节的音质损失问题已经得到了明显解决。无论是对于厂商、还是用户来说,这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
另一方面,以苹果H2、高通S7和S5为代表的高性能蓝牙音频芯片的出现,更是让蓝牙耳机的产品思路跳脱出了“给传统HiFi耳机加上无线发射器”这一桎梏。在计算声学、空间音频等技术的加持下,高端蓝牙耳机得以突破腔体形状、发声单元尺寸等方面的限制,既增强了音频性能,也为这类产品配备更强的降噪效果和更多的交互功能铺平了道路。
不过说到降噪,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家也经常能看到一些耳机宣称它们使用了更多的降噪麦克风、或是配备了独立的降噪发声单元,可最终效果却不太尽如人意。其实这就是因为相关厂商将“降噪能力”简单理解为了硬件和算力的堆砌,却忽视了其中在音频算法、人机工学等方面的长期经验因素。
那么对于如今的小尺寸蓝牙耳塞产品来说,究竟怎样才算是“好的降噪”呢?经过最近对BOSE QuietComfort消噪耳塞Ultra II(以下简称BOSE QC Ultra2)的测试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了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