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合理的CMOS组合和顶尖的大光圈徕卡光学设计之外,小米14 Ultra在影像算法方面,这次也有一些格外值得一提的亮点。
得益于如今的澎湃OS,“计算摄影”体系所能调用的硬件不再只有过去的ISP和NPU,而是将CPU、GPU、DSP等模块的算力,全部接入了澎湃OS的AI子系统。
由此一来,小米的计算摄影平台也就得到了又一次进化,不再是过去的“小米影像大脑”,而是成为了新的“xiaomi AISP”。
那么这个新的计算摄影平台,又为小米14 Ultra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它给小米14 Ultra带来了惊人快速的影像处理能力。这就意味着,它现在在日常连按快门拍摄的时候,不会出现“前一张有算法、后一张算法消失”的情况,可以轻松保持快速拍摄时的白平衡一致性。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在夜间的低光环境下,小米14 Ultra哪怕是使用非主摄来拍摄,也不需要让用户等待“转圈圈”。按下快门后,几乎是立刻就能看到拍好的夜景照片。
甚至同样是在夜间环境下,你可以毫无顾忌地“按死”小米14 Ultra的快门,让它激活自动连拍模式,在夜间也能拍出惊艳的定格照片。
其次,在基本的多帧合成方式上,小米14 Ultra也实现了基于亮度域、最高可达21bit的RAW域数据对齐处理。这会带来两个好处,一是超高动态、且符合最新行业标准的HDR照片,其二则是它可以正确表现出符合自然规律的光影氛围,而不会出现传统多帧融合算法“算错光线”所导致的亮度失准问题。
除此之外,得益于更快的处理流程,小米14 Ultra此次还首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拍照新算法。当我们将它的长焦“放大”到一定程度后,小米14 Ultra就会启用生成式AI算法去增强画面里的细节。
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它使得小米14 Ultra的超长焦观感解析力远远超出了前代机型。说实在的,在如今智能手机的各种“生成式AI”用例里,小米14 Ultra的这种用法可能是最合理、也最不需要用户去额外学习的一种方案。
最后,小米14 Ultra也将AI大模型用在了人像摄影的计算流程中。它可以自动识别哪里是主体、哪里是背景,再对人像主体进行虚拟打光增强,同时在背景里加入仿真物理镜头的散景和光路特征。
有意思的是,小米14 Ultra这次甚至还新增了一种名为“大师人像”的画质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它的人像发色、光线表现力会更强,更迎合普通用户对于“好看”的需求。与此同时,经典的追求人文风格和真实感的“徕卡人像”自然也得到了保留,以满足那些专业摄影师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