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3 Ultra评测:用相机的方式,重塑手机影像体验

  • 内容导航:

有了配色“很徕卡”的外观,以及合作研发的国产材质顶级屏幕,很显然小米13 Ultra此次的整个造型部分无论正面、还是背部,都是冲着影像生产力工具的定位去了。

image007.jpg

那么它的后摄模组,这次又采用了怎样的硬件配置呢?

image018.jpg

image019.jpg

image020.jpg

首先,小米13 Ultra的后摄模组从前代、前前代的“三摄”扩展到了“四摄”,配备了一颗等效12mm的超广角、一颗等效23mm的广角主摄,一颗等效75mm的三倍焦距人像长焦,以及一颗等效120mm的五倍焦距潜望式长焦。同时还通过传感器内裁切模式,在不进行“算法插值”的前提下,扩展出了46mm和240mm两个无损变焦焦距,也就是“四摄、六焦段”设计。

image021.jpg

image022.jpg

image023.jpg

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很显然,它解决了此前同类机型长焦原生焦距过长,导致大量中长焦场景都需要依赖“主摄+算法”,反而使得画质下降的问题。如今在更多的中长焦常用焦段上,小米13 Ultra都会使用传感器的原生画面进行输出,无需算法进行像素的放大或插值。

image024.jpg

其次,小米13 Ultra的23mm广角主摄依然使用了1英寸的索尼IMX989传感器。但与前代相比,此次的主摄具备f1.9/f4.0两档的可变光圈设计。其中特别是f1.9的超大光圈,在1英寸级别的大底上此前是很难想象的。从实拍样张中就可以看到,在大光圈的加持下,即便是特别昏暗的室内环境,最终的成像ISO也依然可以被压低到800的水平,并且画面几乎看不到噪点。

image025.jpg

这还没完,在超广角和两枚长焦摄像头上,小米13 Ultra此次选用了索尼IMX858传感器,虽然它并不算“大底”,但却有着非常特殊的技术底子。事实上,除了单像素尺寸/CMOS尺寸外,IMX858在像素分辨率、色彩滤镜、对焦结构、HDR曝光方式、视频格式、低噪声模式等诸多指标上,都与IMX989完全一致。

image026.jpg

这是因为IMX858原本就是索尼为手机“多摄融合”技术,而开发的新款CMOS,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可以将其看作是IMX989的“御用副摄”方案。而小米13 Ultra则在这个基础上,为这三颗IMX858还额外适配了与主摄同样大光圈的镜头。以结果来说,它们便实现了大家现在看到的、高度一致的白平衡表现。

image027.jpg

image028.jpg

image029.jpg

除此之外,小米13 Ultra此次还采用了“原生低畸变”的超广角镜头光学设计,这使得它不需要依靠牺牲像素来进行裁切抗畸变。同时它的每一支镜头、每一枚镜片都采用了非球面设计,并通过20纳米的超高精度模具,以不足10%的良率为代价,实现了全后摄镜组的超高拟合精度。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大家如果有关注新机发布会可能就知道,近年来部分厂商搞出了所谓“弥补镜头解析力”的计算摄影技术,即通过后期的算法矫正,来修正前期镜头加工精度导致的各种瑕疵,从而提升最终的画面表现。

image030.jpg

这样的技术有没有用?确实有。但一方面基于算法的修正本身不可能做到100%的有效,它甚至可能会引入新的bug。另一方面,用软件、算法去解决硬件的精度问题,本身多少就有点“投机取巧”,甚至可能会让人感到其本质还是为了节约成本、扩大利润,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将画质做到极致。

image032.jpg

相比之下,小米在13 Ultra上大量的选择“用硬件来解决问题”,用高成本、低良率去换取实实在在的光学精度。这固然很“笨”,但却可以避免软件修正的各种潜在bug,而且也更符合一款极致高端的徕卡影像旗舰所该有的产品特质。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