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我们三易生活曾在巴塞罗那的MWC现场,给大家带来了当时对于折叠屏机型的一些看法。在那个时候,由于折叠屏的商业化运用才刚刚兴起,制约设备体验的主要因素还是屏幕本身的质量与结构,因此我们当时主要是质疑了早期折叠屏机型在展馆现场被玻璃柜“牢牢保护”的现象,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其耐用性。
但不得不说,科技的进步的确是日新月异的。一年前还普遍是“PPT发布”和“玻璃柜展示”的折叠屏手机,如今就连换代产品也已经上市多时,只要消费者乐意,买一台回来体验一把未来科技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就来了,我们为什么会需要折叠屏手机呢?
是为了更大的显示面积吗?不可否认,折叠屏机型的思路其实和“全面屏”是一脉相承,最基本的逻辑都是要在尽可能小的机身里容纳尽可能大的屏幕。但是在机身“小”应该小到什么程度、屏幕“大”又具体需要多大这个问题上,此前手机厂商似乎都集体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势,第一批此类机型均为折叠后机身与普通手机一样大,展开之后屏幕尺寸犹如平板电脑的产品。
虽然不得不说,这样的产品看起来的确很有视觉冲击力,“手机变平板”的基本理念也确实扩展了移动设备在多媒体娱乐与办公领域的价值。但问题就来了,消费者真的需要如此巨大和厚重的一台手机,需要在移动中举着一块平板看剧、办公、拍照,并且不在乎它相对糟糕的便携性、握持起来的困难,以及他人惊诧的目光吗?
但对于另外一部分用户来说,哪怕是展开后大尺寸屏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却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而这也就意味着,要想让更多消费者接纳折叠屏手机这个新生事物时,手机厂商就不能只盯着“手机变平板”这一条道走到黑,还必须有其他的思维方式才行。
比如说,将普通尺寸的手机用折叠屏技术加持,从而使其外形与尺寸达到超便携和精致的新高度,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