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599元的轻智能手表,优点只是便宜吗】】】
不久前,我们三易生活曾在相关内容中过,在如今的技术背景下,“全智能手表”和“轻智能手表”究竟在使用层面能有多大的差别这一问题。

当时我们就明确指出,并不“反对”轻智能手表这个产品品类,批判的只是市场上一小部分用轻智能手表卖“全智能”级别价格的行为。
对于那些纯粹的、“为人民服务”的普及型轻智能手表来说,它们的亲民价格也好、与“全智能手表”重大的硬件差异也罢,自然也就成为了可以接受的“代价”。

但即便是对于价格亲民的轻智能手表来说,客观地分析硬件设计,并评价其使用感受依然是有意义、且有必要的。而这,就是我们三易生活要测试仅售599元REDMI Watch 6的原因。
【【【产品解析:屏幕、做工进步显著,内部配置多有升级】】】
如果大家此前有关注过REDMI Watch 6在发布会上官方公布的信息,可能就会记得它有几大显著的“功能特征”。

首先,就是REDMI Watch 6采用了一块2.07英寸、60Hz刷新率、峰值亮度高达2000nit的AMOLED屏。这块屏幕分辨率达到了432*514,几乎比许多46mm级别的“旗舰圆表”屏幕分辨率还高。

而且REDMI Watch 6这块屏幕还支持5Hz的LTPS可变刷新率,因此也就意味着,这块售价仅为599元的轻智能手表,甚至也具备了当下许多旗舰产品都还不支持的彩色AOD(息屏显示)能力。

在此基础上,REDMI Watch 6与前代相比,对机身做工也进行了相当大幅度的升级。比如它的中框材质用上了带有粗颗粒磨砂感的铝金属,同时在内置550mAh电池的前提下,表体厚度也控制在了仅9.9mm的程度。

而且在表身的一侧,REDMI Watch 6更是首次在REDMI品牌的轻智能手表上,加上了类似小米Watch S系列智能手表的“副按键”。在任何界面下,单击该键均可呼出控制中心,长按为关机界面,快速按三次则可以呼叫紧急联系人。

来到表壳底部,REDMI Watch 6的设计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不少值得一提的细节。

比如,它的充电器和表带卡扣设计,都与最近这几代的REDMI Watch和小米手环Pro系列通用。如果是买过前代手表或手环的用户,就可以实现充电线“双持”,便于出差或上班时也能对其充电。

与此同时,REDMI Watch 6虽然出于产品定位,使用了2T2R(二发二收)的PPG传感器布局,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它的LED发射端采用的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三光源方案,从技术来说甚至算得上先进。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尽管REDMI Watch 6在如今整个小米的智能穿戴产品线里,定位可能是入门级的“轻智能表”,但它依然在有限的成本下,实装了技术上并不落后的大尺寸屏幕、用上了近年来旗舰产品里新出现的传感器架构,甚至可能在内部堆叠和电池技术上,也做出了符合当下最新技术背景的一系列改变。
【【【功能解析:除了没有离线地图,几乎什么都不缺】】】
接下来,我们就来将REDMI Watch 6接上手机,来看看它的功能有哪些。

首先,关注REDMI Watch 6的朋友可能知道,这款轻智能手表在刚发布时,是当时市面上唯一预装澎湃OS 3的智能手表产品。但就在我们对其进行测试的这几天,包括小米Watch S4、S4 15周年纪念版、S4 Sport在内的多个“旧款”手表,也已经推送了澎湃OS 3。

在这一前提下,与我们手头同样已经是澎湃OS 3的小米系高端轻智能手表相比,REDMI Watch 6至少从APP上的相关健康、日常功能选项来看,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在健康监测方面,REDMI Watch 6同样也有心率、血氧、睡眠的持续监测和异常报警功能。而在日常功能上,包括NFC支付、交通卡模拟、手表端独立音乐等,它也一个都不差。

当然,倒不是说REDMI Watch 6在健康监测功能上就与自家的旗舰款“完全没差别”了。比如它就是没有体温计、不支持海拔和水压测量,不能作为潜水表使用,也不具备离线地图,但这些功能的目标用户,基本也不太可能会考虑599元这个价位段的智能手表。


何况更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REDMI Watch 6还比我们手头的小米系高端表多了“应用商店”选项,这就意味着它甚至(大概率)反而用了性能更好的主控方案。不得不说,这种新产品在细节技术、用料上“颠覆”老旗舰的风格,非常符合REDMI这个品牌一贯的气质。
【【【使用体验:日常健康监测数据无问题,运动监测有待改进】】】
尽管REDMI Watch 6的产品定位非常亲民,但这绝不意味着它的目标用户就只会期望用它在手腕上看看通知,或是起到防漏接电话的作用。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拿REDMI Watch 6去作为健康指标以及健身运动的监测设备,它能不能够“胜任”呢?

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我们用了一个“笨办法”。那就是同时佩戴三块智能手表进行交叉对比验证,其中一块自然是REDMI Watch 6,另两块则是经过我们实证,数据准确度足够有保障(当然也贵得多)的智能手表产品。通过对这三台设备的交叉对比,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数据到底哪些是一致的,哪些差异较大。

先说结论,在日常、非运动项目的健康监测场景,REDMI Watch 6给出的指标与作为对比的高端产品之间,几乎可以做到同步。比如平均心率、睡眠报告、血氧指标等数据,它都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性。
因此如果是并非经常健身,但又希望有一款亲民的、可以日常监测健康数据智能手表的用户,那么REDMI Watch 6首先是肯定“够用”的。


那么,如果是用于运动监测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我们发现,在比较常见的一些有氧训练项目,比如快走、跑步、椭圆机、室内单车等场景,REDMI Watch 6能够给出正确的实时心率监测数值,同时其所估算的卡路里消耗量,也与对比的高端手表之间差异很小。

但要是换成相对“冷门”点的重负载、但途中含有组间休息的运动项目,那么REDMI Watch 6的心率报告依然正确,但其运动量的统计数据则会与另外两款设备出现较大的差别。准确来说,是它的运动统计量会有比较显著偏低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们三易生活在此前的相关内容中就有做过解释。因为这可能反映了REDMI Watch 6内部的“运动算法”,参考的是“一般人”的平均体质,而无法识别用户本身的个人情况、对算法进行机内的自主校正。所以一旦遇到有经验的用户(由于组间休息时心率回落会比正常人更快),就必然出现运动统计结果失准、且一定是偏低的结果。

那么这个问题“有解”吗?有的。说白了,它就需要REDMI引入更加专业的用户体质评估体系,通过用户身体指标(比如平时的心率、呼吸率、体型、运动习惯)等数据,来对运动消耗的估算算法进行二次校正。由于前面的测试已经表明,REDMI Watch 6的硬件算力水平并不低,甚至可能比不少更专业的“运动表”都更高,所以它实际上就看官方将来想不想做更专业的运动算法,或者说在新的、更高端的手表上做出来之后,能不能“下放”给REDMI Watch 6了。
【【【结语:米表必然“冲高”,但REDMI Watch 6也有自己的任务】】】
其实差不多就在最近这两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小米有对旗下的智能手表产品做持续的“升杯”探索。

从小米Watch S4 Sport实装钛金属外壳和专业健身算法、主打运动监测,到小米Watch S4 esim 15周年纪念版用上自研玄戒主控、探索“轻智能”与“全智能”折中的道路,就不难发现小米几乎是必然会重新推出更高定位的全智能手表,甚至有希望在它身上使用新的自研主控方案。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REDMI Watch的“升杯”自然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毕竟小米现在确实有了更大的余裕,去将好屏幕、大电池、新系统、一股脑地塞给REDMI的“轻智能手表”,从而使得它们在市场层面,与竞争对手的“高价轻智能手表产品线”形成更大的优势。

从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除了在部分特定运动场景算法有待改进之外,REDMI Watch 6的全能性也完全对得起、甚至可以说远超这个价位段该有的表现。对于那些买智能手表只是为了看个通知、或是日常测测心率的用户而言,这款599元的智能手表可以说是绰绰有余。甚至它的存在,很有可能就树立了“轻智能大屏手表”本身该有的技术水准,以及(足够低的)价格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