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疆最小的无人机,迎来了最大的升级】】】
一说到无人机,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品牌肯定就会是大疆(DJI)。

作为如今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无人机品牌,大疆的产品已经在各种专业应用领域,比如航拍、农业植保、物流运输等行业随处可见,已然成为了各行业的某种“范式”。
同时在消费级市场,以DJI MINI、DJI Mavic为代表的小型航拍无人机,也早就成为了不少朋友钟情的玩物。凭借子公司哈苏赋能的专业影像技术,再加上多年积累多年的避障和飞控经验,大疆更是早已独领风骚。

但也正因如此,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无人机至今都依然算是比较“高精尖”的玩意。哪怕是消费级的航拍无人机,大家也往往会默认其价格不菲,再加上存在“炸机(即坠毁)”隐患,就使得其使用成本并不低。
显然,这并不利于无人机产业的进一步“下沉”,并开拓更多的潜在消费群体。所以大疆此前在2024年9月推出了他们旗下体型最小、价格最低、同时也可能是“包裹”得最严实的掌上Vlog无人机DJI Neo。正式将“消费级无人机”的使用场景从偏专业向的航拍,扩展到了更简便易行的Vlog领域。

时隔一年多后,就在2025年10月30日,我们就迎来了大疆这款最小的无人机的换代大升级,也就是DJI Neo 2正式亮相。
【【【技术解析:巴掌般的尺寸里,这次有了全向避障】】】
DJI Neo 2有多小呢?

简单来说,它的尺寸差不多就刚好是“一个巴掌”大小,整机重量在不安装数字图传模块时仅151g。即便装上图传模块,160g的重量也依然轻于绝大多数现代的智能手机产品。

为什么大疆要将DJI Neo 2做得如此轻便小巧呢?除了方便携带,其实这也是为了实现它独特的“掌上起降”功能。凭借底部的传感器组合,DJI Neo 2可以识别用户的手势,准确地在手掌上起飞和降落。

与此同时,更轻的体型自然也就意味着更低的“跌落伤害”。当然,对于DJI Neo 2来说,它的“防护能力”不只是来自于轻量化,更源于其所采用的“全包桨保”设计。

有意思的是,或许是为了让用户(以及其他人)“一眼看出”就能看出不是初代的DJI Neo、而是新型号,DJI Neo 2将包裹桨叶的保护壳桁架从前代的“四点式”改为了三角造型。

同时在机身前端的两侧,可以明显看到DJI Neo 2相比前代也多了两个起到防撞缓冲作用的三角凸起结构。

至于增加正面防撞结构呢的原因,其中一个最大的可能性就在于,DJI Neo 2在机身正面主摄像头的两侧区域,各增加了一块开窗结构。

其中左侧为一小块LED屏幕,可在机身上显示当前的工作状态,更方便无遥控器的自动拍摄操作。

而右侧的这个开窗,则很明显是DJI Neo 2新增的前方测距传感器组件。

机身尾部朝上的鱼眼镜头

机身尾部朝下的鱼眼镜头以及测距传感器
除了新增前向测距能力之外,DJI Neo 2在机身尾部上下两端均新增了用于避障的传感器配置,从而首次在Neo这个“巴掌大”的无人机上,同样实现了全向避障能力。

至于负责成像的主摄部分,DJI Neo 2的配置倒是与上代区别不大。它依然还是使用了一颗1/2英寸、1200万像素的传感器,最高支持4K 100FPS视频拍摄和1200万像素静态成像。

由于此次我们收到的是DJI Neo 2的“畅飞套装”,所以除了无人机本体、三颗电池(以及充电座)外,还提供了可安置于机身尾部的数字图传模块,以及DJI RC-N3遥控器。
【【【操控体验:四种控制方式,自拍甚至无需遥控】】】
看完了外观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DJI Neo 2的实际飞行、避障,以及使用体验。
首先从操控方式上来说,DJI Neo 2这次至少可以支持四种不同的操控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用机身底部的按键预设好拍摄、跟随模式,然后让DJI Neo 2自主起飞、自主拍摄。

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DJI Neo 2可以在起飞前“锁定”拍摄对象,之后就会智能地完成取景和拍摄,整个过程中完全不需要进行任何手动操作。


在这个模式下,用户就可以很方便地无需手持手机或遥控器,独自一人就可以完成“无人机自拍”。


而且DJI Neo 2此时可以通过识别手势来执行简单的悬停、降落、靠近等操作。


其次,DJI Neo 2还支持通过手机App进行配对、操控。再加上它将机内存储空间从前代的22GB增加到49GB,同时将无人机到手机的WiFi直连快传速度从25MB/s提升至80MB/s,就使得无人机在拍摄完成后,直接在手机上查看、编辑、发布变得更加便利。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这可能就是Ta们日常最“主流”的使用方式了。



当然,正如前面已经提及的那样,DJI Neo 2也可以使用DJI RC-N3这个更专业的遥控器来进行控制。

那么遥控器操控的好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相比手机APP这种操控方式,使用DJI RC-N3主要有三个优势。

第一是在这个模式下,此时连接到遥控器的手机屏幕可以完全无遮挡地“充作”无人机主摄的监视器,视野更大、看得更清楚。

第二是大疆的这套遥控器具有独立快门肩键,这就使得它比手机的触屏更好把握飞行当中的拍摄时机。


最后由于遥控器本身需要搭配数字图传模块使用,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模式下,DJI Neo 2不仅可以支持更远的操控距离(最远可达10公里),而且还能实现更精细的飞行姿态和位置控制。

事实上,结合它本就超小的体型以及高达16m/s的极速,DJI Neo 2完全可以在遥控器模式下当做某种程度上的“穿越机”,来完成一些更惊险的拍摄场景。

除了全自动、手机遥控和遥控器控制之外,DJI Neo 2也与前代一样,可以适配Goggles N3“飞行眼镜”,即通过MR设备来实现更加身临其境的“人机一体”操控。
【【【使用感受:更耐用更易用,避障跟拍都没问题】】】
最后,就来看看DJI Neo 2的实际使用感受。可能很多朋友、尤其是此前没接触过无人机的朋友,会格外担心它的“避障”表现。



在测试中,我们操控DJI Neo 2进行了多轮避障测试,包括但不限于故意让它飞向稀疏的树木、高速撞向人体等。结果显示,DJI Neo 2每一次都能在距离障碍物大约十厘米的位置自动停下、并小幅后退避让。

同时因为DJI Neo 2也延续了“掌中起降”的设计,这就意味着它不需要像其他无人机那样,非得要有平整的地面才能使用。但考虑到有些新手可能会对“掌中起降”心存恐惧,万一无人机起飞时桨叶打到手指,或是在掌中降落后砸地上了,该怎么办呢?

不用担心,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显示,如果DJI Neo 2在起飞的过程中桨叶上稍有阻尼,那么它就会直接停机,基本不太可能有受伤的隐患。如果是在降落过程中从手中脱离。由于DJI Neo 2本身又轻、加上镜头、桨叶位置都有保护性的结构包裹,所以也很难有机身损坏的风险。


DJI Neo 2拍摄的跟随视角
接下来是跟拍能力。与初代DJI Neo相比,DJI Neo 2由于加入了大量的避障、定位传感器,所以也大幅增强了它锁定目标的能力。结合本身比大疆不少“大无人机”都反而更快的飞行极速,DJI Neo 2可以毫无阻碍地稳定跟随跑动或骑行过程中的使用者。

而在成像能力上,在默认模式下,DJI Neo 2的视频录制分辨率为4K、帧率60FPS、码率则大约在46Mbps上下。这个码率虽然比不上专业的相机(4K 100Mbps以上),但依然要比大部分安卓手机录制4K视频时仅10-30Mbps的码率要高得多。

ISO400 16mm f2.2 1/500s
与此同时,通过静态照片的EXIF信息不难发现,DJI Neo 2搭载的是一颗等效16mm的超广角镜头,等效光圈f2.2

ISO400 16mm f2.2 1/320s
在我们测试DJI Neo 2时尽管天气并不是很好,但从实拍照片可以看出,其静态拍摄算法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算法增艳+画面提亮特征。而且或许是为了确保防抖和抓拍的效果,所以默认快门速度都还挺高。



DJI Neo 2视频原画面导出图像
相比之下,反而是DJI Neo 2的视频拍摄画面更加还原肉眼所见的色彩,环境光的HDR压制效果也更自然。当然,考虑到大部分无人机用户日常的使用场景会以视频、而非静态拍摄为主,所以这样的调校策略可以说也完全合理。
【【【总结:门槛更低、但潜力更大,所有人都能玩的无人机】】】
总的来说,凭借着新增的全向避障硬件、进一步增强的防摔、防碰撞能力,DJI Neo 2毫无疑问成为了目前大疆旗下门槛最低、最容易使用的一款无人机。

特别是考虑到它新增了机上的状态显示屏,这无疑是鼓励用户脱离手机和遥控器,更多地使用其本身进行无操控的自主飞行和智能跟拍。

在此基础上,手动模式下超快的速度,以及可选的数字图传和专业遥控器,又使得DJI Neo 2变成了一款“丰俭由人”的产品。你可以只将它当作“傻瓜式”的自动飞行Vlog拍摄,但也能活用其进行一些高难度的穿梭拍摄。

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哪一种使用方式,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防护设计都会让人在购买DJI Neo 2时,比其他“传统旋翼无人机”少一分顾虑。而这可能便是DJI Neo 2对于扩大消费级无人机潜在用户群体,让更多人喜爱上这个“既是玩具、又是生产力工具”的产品,所能做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