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TWS耳机这个行业,认真做产品的其实没几家】】】
前段时间,我们三易生活在《曾经“高贵”的AirPods Pro,如今反而更有性价比》这个内容中曾指出,目前在高端TWS耳机这个细分市场里,苹果AirPods Pro系列凭借着长达数年的软件更新周期,已然成为了“售后服务”最好、长期“保值率”最高的产品,甚至可能都没有之一。

讲真,这其实是个挺有代表性的事情,因为众所周知的是,目前的高端TWS耳机产品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其一,是部分HiFi品牌的产品,它们通常有着非常豪华的声学配置,价格则动辄三四千元、甚至更高。
但这些“Hi-End TWS”在配套的软件、APP体验上,往往令人唏嘘。且受限于蓝牙的传输瓶颈,以及TWS耳机本身的体积、重量限制,这类高端TWS耳机也往往落得个“声价比不足”、“不如买蓝牙小尾巴搭配有线耳机”的评价,因此始终难以成为主流。

相比之下,以AirPods Pro系列为代表、由“手机厂商”推出的TWS耳机,则往往在软件、互联特性上更上一层楼。但这些产品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大多数手机厂商对于“调音”往往一知半解,通常是一看(扬声器、芯片、传输协议)配置很豪华,可一进耳朵声音就各有各的怪了。
再加上大多数手机厂商对于TWS耳机的态度更偏“快消品”,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并不乐意对TWS耳机提供长久、且深入的软件功能挖掘。就更不要说这些品牌的TWS耳机因为大量依托第三方芯片方案,所以“每一代芯片厂商不同”、“旧耳机的功能在新型号上不延续”的情况,自然也就不会令人感到奇怪了。

那么话又说回来,既然苹果选择了与手机厂商这些“快消TWS耳机”不同的道路,那么他们的产品又到底做得怎么样,实际使用体验是否能够显著拉开差距呢?带着这些好奇心,我们对刚刚发布不久的AirPods Pro 3进行了详细的测试。
【【【产品解析:造型变化很大,佩戴和防水改进明显】】】
说实在的,在拿到AirPods Pro 3后,我们的第一印象一度是“它看起来好像也没怎么变”。

但我们很快就意识到,AirPods Pro 3顶多只是不像其他一些“大牌TWS”那样,为了让你(或他人)能明显看出来“是新品”,而每次都刻意大改外观。

实际上,AirPods Pro 3外观上的几乎每一个细节,与它的前代都是不一样的。只不过这些区别,也全都服务于了它新的功能设计。

比如,仔细观察AirPods Pro 3的耳机造型就不难发现,它的出音口和单元之间的夹角,比前两代要小了很多。

这就会带来几个好处,首先就是它增大了整个腔体外壳和耳道接触的面积,再加上换用了基于发泡材质的耳塞套,让耳机的佩戴比之前稳固了很多。这既有利于增强降噪效果,也符合AirPods Pro 3更偏“运动向”的产品定位。

与此同时,减小的单元与出音孔之间的夹角,也就意味着AirPods Pro 3的单元摆放位置,会更接近于“正出音(即单元震动方向正对耳道)”。这会有利于减轻耳塞单元内部的混响,让声音更清晰。

位于腔体外侧靠近耳塞位置的开窗,就是心率传感器的位置
当然,对于苹果的这一代旗舰TWS耳机来说,新设计的出音孔还有别的作用,那就是给新增的耳道心率传感器开孔“让位”。

从技术原理来说,这个传感器与大家熟悉的、智能手表上的光学心率计其实是差不多的。但因为耳廓部分的皮肤通常比手腕要薄得多,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双耳传感器信号的相互校正,AirPods Pro 3能够提供比常见智能手环更为准确的心率监测结果。
只不过出于续航方面的考量,目前这一功能还不能设定为日常开启,而是只能在专门的“运动模式”下打开。换句话说,也就是一边运动,一边通过耳机来监测心率。对于不太爱(或者因为过敏之类的原因不能)使用智能手表、手环的用户来说,这其实是个相当有意义的设计。

最后从耳机本身的尺寸来说,AirPods Pro 3的单耳机为30.9*19.2*27.0mm,比前代要“长”了不少,其单耳机重量也从5.3g略微增加到了5.55g。不过增加的重量,主要是因为其耳机内置电池容量从前代的49.7mAh提升到58mAh,直接就让典型的耳机续航时间增加了30%,因此算得上是相当值得。

相比之下,AirPods Pro 3的充电盒在尺寸比前代略微扩大(62.2*47.2*21.8mm,宽度和高度都有增加)的前提下,电池电量反而从523mAh减小到了344.53mAh。正因如此,一方面AirPods Pro 3的单耳机续航虽然大幅上涨,但算上充电盒后的总续航时长其实有所倒退。

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大家此前为AirPods Pro 2购买的充电盒保护套,现在不能完美地适配这个新耳机了。强行装其实依然能用,只是中间会“露出”一截来。

此外,AirPods Pro 3的充电盒还有一个可能不太引人注目的改动,那就是取消了正面指示灯的导光柱,将指示灯直接隐藏在了面板下方。
这倒不一定是为了改善美观度而进行的设计,它更有可能的目的在于迎合新款耳机提升防水等级的需求。毕竟AirPods Pro 3的防水能力达到了IP57,比前代的IPX4是要明显强得多。这就使得它不光可以防汗水,日常淋个雨,即便或者偶尔掉到水池里,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软件和功能:翻译功能尚待上线,双U2让找回定位更准】】】
虽然近年来,不少的手机厂商都宣称他们“兼容”了苹果的AirPods系列耳机。但这也只是从侧面表明AirPods系列的普及,并不意味着苹果的TWS耳机就是为了在第三方的设备上使用而设计。

为什么我们要专门强调这一点?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苹果并没有(像其他厂商那样),给AirPods系列耳机推出专门的控制APP。要想充分利用AirPods Pro 3的全部功能和设置选项,一台iPhone还是不可或缺的。

相机控制

基于耳廓形状检测的空间音频

可自定义的降噪模式
从现阶段来说,由于国内尚未开放Apple智能功能,因此虽然在AirPods Pro 3的设置界面里已经可以看到“实时翻译”功能的提示,但暂时还无法激活。

如此一来,对于目前的AirPods Pro 3来说,它在“设置”界面里可直观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可能就是位置更精确的设备查找功能了。由于其内置的UWB芯片从前代的U1升级到了新的U2方案,AirPods Pro 3在我们的测试中,在差不多20米左右的距离就可以与耳机建立连接。

同时精确的指向性查找能在20-30cm的距离上,提供耳机的具体定位。与传统“蓝牙耳机”那种只能靠扬声器发出提示音的查找方式相比,不得不说苹果的设计在细节体验(特别是当你处于公共场合时)上明显要优雅了许多。
【【【降噪体验:降噪静谧性出色,不会“自作聪明”】】】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AirPods Pro 3的降噪表现。
关注AirPods Pro 3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这一代的苹果旗舰TWS耳机相比于前代,在音频功能上的一大改进就是“降噪效果翻倍”。

但问题在于,苹果并没有明确透露,这个“效果翻倍”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从“行业常识”来说,它可能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降噪的作用频段不变,但降噪的程度翻倍(也就是比过去“安静两倍”)。另一种则是降噪的程度不变,但降噪功能可以覆盖的频段翻倍(降噪能够作用于更高的高频或更低的低频声音)。
考虑到苹果并没有更换AirPods Pro 3的主控芯片(依然还是H2),所以第一种可能性相对更大一些。因为前面也已经提及,AirPods Pro 3本身大幅改进了佩戴的稳固度,这本身就会提高其降噪体验里,基于被动降噪原理的那一部分效果。

那么实际感受如何呢?与同时期、其他手机厂商的旗舰降噪TWS耳机相比,AirPods Pro 3的“降噪效果”确实要更加明显。特别是针对交通工具的胎噪、室内风机的风噪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背景噪音”,AirPods Pro 3几乎能做到“一戴上耳机、世界立刻就清净了”的效果。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像其他手机厂商的TWS耳机那样,“保留”部分交通工具的噪音可能会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系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降噪效果”的前提,都是在各耳机的设置选项里手动将“降噪等级”拉满的结果。我都刻意让(耳机)给“完全降噪”了,凭啥还非得要“保留”一点噪音呢?真在乎这个,只要把降噪开到“自适应”档位不就好了吗。
不过话虽如此,但有一种“噪音”算是个例外,那就是对人声的降噪逻辑。尤其是如今有不少“打工人”喜欢在室内工作时也佩戴降噪耳机,以提升专注度。那么在这个场景下,耳机就必须要对周遭的人声做出“判断”,降低没有必要被听到、其他人相互说话的声音,可一旦有人靠近说话,耳机又要能够即时地使其被“听到”。

在这一点上,我们此前测过的某大牌TWS耳机的策略,是降低一切其他噪音,但唯独对所有的人声都进行明显放大。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有时候我们会被完全不相干的说话声给突然吓一跳。
相比之下,AirPods Pro 3似乎会根据人声远近的程度,来决定是“消除”还是“通过”。所以当同事在两三米外的近距离上说话时,在AirPods Pro 3里是可以清楚被听到的。但如果这个“呼唤声”间隔了两堵墙或一个走道,那可能真的就会听不到声音。
如此一来,当然可以说,AirPods Pro 3的降噪依然并不“完美”,但对比其他竞争对手(无论更便宜还是更贵的),至少它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日常生活、工作中给我们的感受是它的“犯错”会更少。同时在就是想要强力、彻底的降噪时,AirPods Pro 3至少可以让Ta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非得用不够强的降噪表现、或突兀的人声增强,来提醒使用者“你身边还有其他人”。
【【【音质评析:协议和单元都没啥变化,但调音改动较大】】】
最后,我们来说说AirPods Pro 3的音质表现,以及我们对于它这次调音风格的看法。

首先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在于,苹果直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推出他们自己的蓝牙无损音频传输方案。尽管他们有着资源丰富的Apple Music无损音频内容,此前也已经在AirPods Max上实现了基于有线USB连接的无损模式,但至少到我们测试的这个软件版本为止,AirPods Pro 3依然最高只支持AAC格式的蓝牙音频编码方案。
但熟悉蓝牙音频编码技术,或是看过我们三易生活此前一些安卓阵营TWS耳机相关内容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对于大多数“无损蓝牙耳机”产品来说,虽然它们在蓝牙传输的这个环节理论上使用了带宽更大的“无损格式”(比如LDAC、LHDC),但同时也带来了SRC的问题。即音频需要先在手机上转码,然后才能通过这些“无损协议”传输给耳机进行解码和播放。
从结果来说,多次的机内转码操作本身,实际上就完全可能引入更大的失真,从而使得“无损蓝牙传输”的意义完全被抵消。

相比之下,苹果选择AAC协议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完全依托自家的曲库、私有的硬件编解码器设计,实现AAC格式的无转码+低延迟传输。因此从蓝牙传输损失的角度来说,“无SRC+低延迟”的苹果专属AAC方案,还真不一定失真度就大于其他家“有SRC+高延迟”的LDAC、LHDC蓝牙方案。
不过相比于蓝牙传输能力上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并不简单的设计,AirPods Pro 3的调音风格反倒是让我们有那么一点点不太习惯。

与前代(即AirPods Pro 2)相比,AirPods Pro 3并未升级主控芯片,也没有显著改动发声单元的规格。所以这就意味着它的听感变化,主要都会来自于腔体形状的修改,以及内部“计算音频”算法补偿策略的改变。或许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感受到”这一代在听感上的变化,苹果似乎有意同时增大了高频延展性与低频量感。
从我们的体验来说,这就使得它在表现大多数弦乐器或女性歌手的声音时,极高频部分会比前代更“刺激”,同时低频的“轰头感”会更加明显一些。事实上,哪怕是与和我们手头的一些多单元耳机相比,AirPods Pro 3的低频存在感都更强。

对于新手用户来说,增加极高频会很直接地让他们觉得耳机的“解析力”有所提高;而对于听力已经有所衰减的中老年用户,更大的低频量感,也可能会让他们觉得AirPods Pro 3“更刺激”。总之一句话,就是AirPods Pro 3确实很容易给人带来“它的音质明显更高了”这样的第一印象。

但代价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这种“两头翘”的调音风格一方面会比较挑音源类型,比如男中音歌曲、或者无弦乐器的协奏曲里,可能就会觉得它的中频部分不够明亮。除此之外,偏“刺激”的调音,意味着AirPods Pro 3不太适合作为长时间的监听设备。
当然,如果将这种“监听”理解为FPS游戏里需要听到远处枪声的需求,那么它或许表现会非常棒(特别是加上苹果的低延迟和空间音频后)。但要是你恰好需要在长距离的通勤路上戴上耳机、打发好几个小时的无聊时间,AirPods Pro 3可能会没有AirPods Pro 2那么耐听,这就此它这次新调音风格所带来的小小代价了。
【【【总结:细节改进颇多,体验会更有“路人缘”】】】
总的来说,无论从内部的芯片方案、扬声器设计,还是用户能够体验到的软件功能,音质表现和调音风格来说,AirPods Pro 3的变化都不像前代之于初代AirPods Pro那般巨大。

当然,从客观角度而言,AirPods Pro 3确实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改进。比如它的佩戴稳固度比之前要好得多,比如它现在防水性进步巨大,落水再也不用担心损坏了。再加上更灵敏的定位查找功能、两倍的降噪改善幅度,以及更偏刺激的调音风格,都使得它注定会更容易受到用户的喜爱。
不过从AirPods Pro 3的表现和功能设计来说,既反映了苹果自研芯片、协议、声学设计的巨大潜力,同时可能也意味着,双H2芯片的这套计算声学方案在“服役”三年后,如今已经算是被开发得淋漓尽致了。

换句话说,如果大家想要入手一款苹果生态的旗舰TWS耳机,而且对降噪、佩戴舒适度要求很高,那么AirPods Pro 3确实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大家单纯是想要体验苹果“计算声学”的魅力,那么其实AirPods Pro 2、或干脆是AirPods Max,也都依然能够提供很不错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