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ose的Ultra家族,迎来新成员】】】
前段时间,我们三易生活评测了Bose旗下全新“Ultra”代次的两款不同形态降噪蓝牙耳机。
当时我们曾指出,这两款新耳机在降噪逻辑方面普遍都达到了目前的顶尖算法水准,同时其独特的沉浸空间音频技术在“耳道测量”和“头部追踪”两个方面的表现,明显要强于许多的其他一线品牌,还是很见品牌的技术实力。
不过,当Bose日前又发布了一款挂着“Ultra”名号的开放式蓝牙耳机后,它再次成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评测Bose Ultra Open Earbuds的最主要原因。
【【【产品背景:开放式无线耳机,想要做好不容易】】】
在正式开始评测前,我们觉得首先有必要与大家探讨一下,如今“开放式无线耳机”走红的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几种产品形态之间的异同。
Bose Ultra Open Earbuds包装中的内容物
首先,何谓“开放式耳机”?其实目前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上的定义。但是从我们的经验来说,它通常指的是那些既不具备任何入耳传导结构,又不在发声单元和用户耳朵之间构筑任何遮蔽物的耳机形态。
典型的入耳式无线耳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典的入耳式耳塞当然是“不开放”的,而带有海绵套的平头耳塞、压耳和耳罩式耳机,自然也都不属于“开放式”这一范畴。
换句话说,但凡是“开放式耳机”,它们的发声单元与人耳之间必然是有着较大的,且完全没有任何遮蔽的一段距离。这也就意味着开放式耳机普遍具备两个特征,其一是其音色必然带有比较明显的“空间感”,听起来会更像是从周围环境发出的声音,而不是“压在耳朵上的声音”。
第二点就在于,开放式耳机必然会允许用户在聆听的同时,依然能够完全听到外部环境的声音。而这一点,也正是许多朋友选择开放式耳机的最重要原因。
但这样一来,对于开放式耳机来说,也就必然会造成两个方面的体验困境。一是要如何确保自己的音量和音质不至于被环境声所淹没,二是要如何保证除了用户之外的其他人,不会因为这种“无遮蔽”的声音传播方式,而听到耳机里的声音呢?
【【【产品解析:耳环式结构,时尚与音质兼具】】】
需要说明的是,Bose Ultra Open Earbuds并不是这个品牌的第一款开放式蓝牙耳机产品。因为早在2021年,Bose就曾推出过名为“Sport Open Earbuds”的运动型耳塞,它采用了耳挂式的佩戴方式,并拥有定向出音的内置动圈单元。
但是这款产品存在两个槽点,一是从造型上来讲,耳挂式的设计如今已经很常见,它的视觉“独特感”的确不算高。其二则是从佩戴便利度而言,耳挂式佩戴就意味着它会与部分用户日常佩戴的眼镜产生冲突。
相比之下,Bose Ultra Open Earbuds这种类似耳环、耳钉的“耳夹式”佩戴方式,无论从视觉上的独特感、还是佩戴时的舒适度来说,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更具体一点来说,Bose Ultra Open Earbuds采用了明显的“三段式”结构。也就是一头的发声单元部分,中间带有弹性的硅胶“夹子”,以及另一头圆柱状的电池和触控面板部分。
从捋直之后的单元内侧标识看,Bose Ultra Open Earbuds支持IPX4耐水等级
在佩戴时,我们需要先把耳机“捋直”,将发声单元的部分靠在耳廓外侧、令其“勾住”耳廓,然后松开手指,此时耳机的弹性结构就会自动夹住耳垂、完成佩戴。
此时由于中间的“夹子”和后端的柱状部分表面都有增大摩擦力的硅胶材质,再加上耳机本身的重量很轻,因此Bose Ultra Open Earbuds可以非常稳固地“钩”在耳廓和耳垂上,即便是剧烈运动也不易甩脱。
与此同时,凭借着独特的、弯曲形状的发声单元外壳,以及外壳上细缝状的出音孔和泄压孔设计,Bose Ultra Open Earbuds就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定向发声”效果,从而做到了开放式耳机用户所期待的防漏音功能。
【【【APP解析:有无损蓝牙,还支持空间音频】】】
接下来我们将Bose Ultra Open Earbuds连上手机,来看看它在APP和功能方面的表现。
首先,Bose Ultra Open Earbuds与我们不久前测过的其他两款Bose Ultra系列耳机一样,都支持高通Aptx Adaptive协议。这就意味着最好是将它们与高通骁龙平台的手机搭配使用,以获得更大的音频传输带宽。如果将其连接到不支持骁龙畅听技术的手机,那么它将只能工作在AAC协议下,音质也会因此受到一些制约。
其次,正如我们前面讲到的那样,开放式耳机因为音频传输的“通路”没有任何遮蔽,这就意味着你会同时听到环境音和耳机里的声音。因此,Bose专门为Ultra Open Earbuds提供了“自动音量”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自动音量”功能与手机本身的蓝牙音量大小调节并不冲突。也就是说,当你需要将耳机里的音量手动调小时,打开这个选项并不会导致耳机里的声音突然明显变大。它更像是一种在当前蓝牙音量基础上的一种“自动微调”机制,目的只是在于提升开放式耳机的音频清晰度,尽可能避免用户在正常听音时,耳机里的声音被“淹没”在环境音里。
除此之外,虽然本身的结构、造型与其他蓝牙耳机截然不同,但Bose Ultra Open Earbuds还是巧妙地在柱状结构的外侧设置了面积足够大的触控区域,它们可以被设置为音效模式或是设备切换开关,还能被用于激活手机上的语音助手。
既然说到音效,Bose Ultra Open Earbuds自然也与其他的Bose Ultra系列耳机一样,内置了基于头部追踪的沉浸式音频。
而且与其他的Bose Ultra系列产品一样,Bose Ultra Open Earbuds的沉浸式音频同样不需要拍摄耳部照片,或是只能在其专属APP里起作用。它依然采用的是耳机内置DSP进行音效运算(而不依赖于手机算力),这就意味着它对任何手机里的音频内容都有加成,甚至理论上在连接到电脑时也可以起作用。
【【【使用体验:佩戴几乎无感,环绕声续航够长】】】
最后,就该来谈谈Bose Ultra Open Earbuds实际体验了。
首先从佩戴的角度来说,由于是完全“不入耳”的设计,再加上本身特殊的“耳环”式佩戴方式,就使得Bose Ultra Open Earbuds的长时间佩戴舒适度已经可以达到近乎“无感”的程度,它完全不会有传统耳机戴久了之后耳朵出汗、或是摩擦耳廓的问题。
当然,这种设计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槽点,因为它实在是太过于“无感”,而且佩戴着运动也完全不会有松脱的隐患,这就会使得用户有时候会掉以轻心,在戴着耳机的情况下直接穿脱衣物。这时候,耳机就有可能被衣领挂住。当然,这就不是它本身的问题了。
播放有损音频时的内部处理流程
其次从听感的角度来说,完全开放式的结构就意味着Bose Ultra Open Earbuds的实际音频表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相对安静时,你可以听出来它依然是那种熟悉的“Bose声”,也就是拥有比较明显的低频下潜、同时动态范围不小。
播放无损音频时的处理流程
当然,由于是不入耳的设计,所以Bose Ultra Open Earbuds的解析和失真必然要比传统耳机更大。但相对更远的发声单元距离、再加上自带的沉浸声算法,也使得它几乎可以给人一种“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的感觉。在我们三易生活看来,如果真的要使用这款耳机听歌或是看视频,那么建议全程开启沉浸声使用,反正它也不适合监听场景、所以不如将“环绕”的体验直接拉满。
最后,或许是由于开放式耳机注定不带降噪功能,也可能是因为独特的造型使得Bose Ultra Open Earbuds可以内置不小的电池容量。从我们的实测结果来看,在30%音量、打开空间音频的情况下,Bose Ultra Open Earbuds可以提供至少3小时以上的续航表现。如果算上电池盒,那么在打开空间音频的前提下,一次充电听上一整个白天应该也没什么难度。
【【【总结:开放式高端旗舰诞生,定义新的标杆】】】
说实在的,作为坚定的耳机“唯音质派”,我们起初其实没太能理解如今开放式无线耳机走红的这个状况。
毕竟无论是诞生已经很多年的骨传导耳机、还是前两年开始出现的挂耳式不入耳动圈耳机,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产品基本都是毫无音质可言。再加上这类产品普遍不够舒适无感的佩戴体验,可以说除了部分真的需要佩戴耳机一整天、或者是对耳塞严重过敏的部分用户之外,并不能找到太多这类产品强于传统入耳式TWS的理由。
但不得不说,Bose Ultra Open Earbuds的出现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此前的看法。因为它凭借着独特的结构、Bose特征性的声学设计、具备无损蓝牙连接能力的芯片,以及强大的空间沉浸算法,实现了带有“时装感”的舒适佩戴体验,同时还兼顾了宽阔、动感的听音享受。
从这一点来说,Bose Ultra Open Earbuds完全配得上作为Bose Ultra家族成员的身份。甚至它的出现,将有望刺激开放式蓝牙耳机从如今多半只注重佩戴的“形式”,向真正“内外兼修”的方向发展。而这,当然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