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Find N2系列评测:如何让折叠屏更“实用”

【【【前言:第二代还是第八代折叠屏?这是个问题】】】

有那么一家厂商,他们早在2018年4月、也就是业界公认的“折叠屏手机(量产)元年”前差不多一年时间,就已经成功研发出了第一款折叠屏原型机,但当时他们却选择了“秘而不宣”。

X2.jpg

有那么一家厂商,他们在2019年2月、也就是最初一批折叠屏手机登场的那届MWC前,本来已经准备好了一款可发布的产品。但最终却临时取消,并选择了继续“蛰伏”。


同样是这家厂商,在从2019到2022年差不多三年多时间里,在其他品牌开始接连推出折叠屏机型时,却选择了只在内部先后造出了5款不同形态、不同技术代次的折叠屏手机。并连同最开始(2018年)的那一款,默默进行了多达6次设计迭代。

X1.jpg

正如大家后来才知道的那样,以上所说的这家公司其实就是OPPO。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能够在旗下“第二代”的量产折叠屏手机产品线中,就一口气推出了大小两种尺寸、两种结构的产品。因为此次的Find N2系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已经是OPPO的第八个世代折叠屏机型了。

02.JPG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默默研发了这么久、同时又吸收了上代量产机型的市场反馈之后,OPPO这一次推出的两款折叠屏机型到底实现了怎样的体验,又是如何在当今的这一细分市场中做出自身特色的呢?

【【【首先他们真的很轻很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使用折叠屏手机的朋友?对于我们三易生活来说,由于工作需求,能够接触到诸多折叠屏手机用户。但据我们观察,对于一些使用“大尺寸”折叠屏机型的用户来说,Ta们往往会出现用了一段时间后,便在日常不再经常“翻开”折叠屏的使用习惯。

27.JPG

如此一来,好端端的“折叠屏”就被当做了普通的直板机型使用。大尺寸的内屏以及其潜在的多任务效率提升优势,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11.JPG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不是浪费吗。的确是,但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Ta们其实也是有理由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折叠屏手机,的确是太厚、太宽、太重了。在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它们几乎无法单手稳固握持,更不要说单手操作了。


以目前市面上某款定位顶级旗舰、具备8英寸内屏的折叠屏机型为例,其机身重达310g以上,在完全展开的情况下机身宽度达到了144.9mm。这样的体型在单手握持时,位于背部的手掌根本无法很好的撑住机身,而机身正面的拇指更是仅能触及屏幕上不到1/4的区域,不仅操作别扭,而且非常容易因为轻微的碰撞、“手滑”,导致手机脱手、跌落、损坏。


那么如果换成上下折叠、相对小尺寸的折叠屏机型,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呢?其实也不见得。比如在2022年发布的某款小尺寸竖向折叠机型,虽然机身重量仅有200g,但接近80mm的机身宽度,却使得它在握持、操控的便利度上,明显要差于许多同期的直板机型。


了解了这两个前提,我们再来看OPPO Find N2系列此次的机身尺寸,就能体会到设计师的用心之处了。

44.JPG

首先在机身重量上,Find N2与Find N2 Flip的重量分别仅有233g和191g。也就是说,OPPO此次的大尺寸折叠屏机型做到了比市面上大多数直板旗舰还要轻的水准,而其小尺寸折叠屏机型的“分量”,更是已经轻过了不少中端非折叠屏机型。

17.JPG

在这样的重量下,即便是“大屏”的Find N2展开之后,单手握持的稳固度也明显要好于其他同类产品。

55.JPG

与此同时,75.2mm的机身宽度则令Find N2 Flip的屏幕展开后,单手操作变得毫无难度,体感完全不输给直板轻薄机型。


可能会有朋友说,对于折叠屏手机这种相对“娇贵”的产品,许多人在实际使用中几乎不可能“裸机”直接用,保护壳一戴重量不就又上去了吗?

75.jpg

76.jpg

针对这一点,我们三易生活也进行了测试。可以看到,即便是在戴上包装里附带的官方保护壳,Find N2/Find N2 Flip的机身重量也仅仅只有257.4g和213.3g。

73.jpg

某直板旗舰机+官方保护套重量达317.9g

74.jpg

另一款直板旗舰机+官方保护壳重量为248g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找来几台同样配备了官方保护壳的机型。可以看到,即便是直板旗舰在戴上了官方保护壳后,也会变得比OPPO的折叠屏还要“压手”,就更不要说那些其他品牌的大尺寸折叠屏机型了。

【【【折叠屏手机如何才能好用?折痕、色彩,以及更多】】】

除了将机身尽可能减重、做得更小巧之外,针对折叠屏手机的“实用价值”,OPPO此次也为Find N2系列赋予了不少特别的设计和体验。


首先,让我们来凑近看看Find N2与Find N2 Flip的屏幕折痕控制水平。

16.JPG

正如大家所见,Find N2系列机型此次将折叠屏关键的屏幕“折痕”,控制在了一个几乎不可见的水平。无论是大尺寸、还是小尺寸的折叠屏在完全展开后,呈现出的都是一个接近“镜面”的惊艳观感。

67.JPG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奥秘在于OPPO这次所采用的铰链设计上。对比上代机型Find N,Find N2系列的铰链在材质上换用了大量碳纤维材质。同时在工艺方面,新的铰链还抛弃了铆钉固定,转而采用了更为牢固、但加工精度也更高的榫卯结构。

21.JPG

以结果来说,OPPO Find N2对比Find N,铰链重量减轻了36%、强度提升了33%。同时更重要的是,铰链作动时的精度和寿命也都大幅上升了,前者意味着它更不容易对屏幕造成意外的牵拉、褶皱,而后者则使得Find N2系列机型都通过了TÜV莱茵折叠无忧认证2022新标准的认证,拥有高达40万次的折叠寿命,并可以耐受相当极端的低温和高温环境。


当然,熟悉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记得,其实我们很早就曾指出,折叠屏设备的“折”只是手段,而提供更大面积的高品质屏幕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如果屏幕仅仅只是能“折”,但观感素质不够高的话,是并没有什么意义的。

84.jpg

好在,OPPO Find N2系列机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两款机型的内屏此次都支持1200nit级别的全屏最高(HBM)亮度,具备100%DCI-P3色域,并能够兼容各大主流视频平台的HDR片源。

60.JPG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大屏的Find N2、还是小屏的Find N2 Flip,它们的内屏都具备1-120Hz的自适应刷新率,并配备了240Hz的触控采样率。这也使得这两款折叠屏机型在日常使用时,能够更明显感受到画面和触控的流畅、跟手。

【【【折叠屏如何解决软件适配?OPPO的思路有点不同】】】

除了屏幕本身材质所带来的特殊性之外,折叠屏手机还有一个不同于传统机型的地方,就在于它们通常拥有“内”、“外”两块屏幕。同时铰链的存在,也使得折叠屏手机在使用形态上,天生就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


那么Find N2系列是如何解决两块屏之间切换的体验差异呢?简单来说,他们针对两款不同尺寸的机型,设计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软件逻辑。

87.jpg

其中在Find N2上,由于它的外屏尺寸、分辨率都足够大,大到机身折起来后,外屏依然能够显示全功能的系统和APP界面。因此Find N2的内外屏切换机制反而是相对常规的,用户可以设定手机在折叠的同时息屏,也能够让应用在内外屏之间进行切换。

86.jpg

至于界面的适配,Find N2的思路也与大多数折叠屏手机一样,外屏就是直板机的模式,内屏则针对部分常用APP进行了界面自动左右分屏,或是APP“悬浮分屏”的适配。

88.jpg

相比之下,Find N2 Flip的内外屏逻辑就比较特殊了。首先,它的内屏用起来与直板机型其实并没有太多差异。但大家别看它的这块竖向外屏尺寸不小,却并不能直接“流转”APP。

89.jpg

事实上,无论是从我们的实际体验,还是官方公布的技术细节来看,Find N2 Flip这块外屏所具备的“任意窗”机制,都更像是深度定制的自有应用生态。

91.jpg

93.jpg

在这里可以看到诸如天气、相机、日历这类手机自带功能,可以不用翻开机身直接回复短信,甚至还能从内屏“推送”付款码、乘车码。但这与其说是应用直接实现了跨屏流转,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类似于智能手表、或智能电视的卡片化应用服务。至于在它的背后,是否隐藏了OPPO更进一步的自研生态“野心”?也许有,但至少目前相关信息尚不明确。

【【【两套硬件配置,机身尺寸的制约还是有所体现】】】

此前,我们三易生活曾测试过多款小尺寸、屏幕竖向折叠设计的机型。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对比同期的直板机型(以及大尺寸折叠屏)在SoC的性能释放上,往往会相对比较保守。


当然,从产品设计和目标用户需求来说,这样的情况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这类机型的消费者通常既不需要用它来分屏同时运行多个APP,也不太可能拿它来打游戏。所以对于这类机型来说,与其追求更高的性能释放,不如在SoC的选择上将“能效比”摆在更高的位置才更为妥当。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OPPO此次在Find N2系列上选择的平台,其实就能理解他们的用意了。

F1-F2.JPG

首先,机身尺寸更小的Find N2 Flip,搭载的是本就以高能效著称的天玑9000+移动平台。不过从实测成绩来看,较小的机身尺寸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款SoC的性能发挥。

flip 极致画质60帧王者.JPG

《王者荣耀》极致画质 平均帧率58 平均功耗3154mW

流畅画质60帧和平精英.JPG

《和平精英》流畅画质 平均帧率59.7 平均功耗3210mW


但有趣的是,如果将Find N2 Flip的安兔兔评测综合跑分与此前测试过的同平台高性能游戏手机相比,就会发现差距主要体现在GPU和闪存上,而CPU部分则没有明显的差异。考虑到Find N2 Flip“非游戏手机”的定位,这样的取舍在我们看来并无问题。

全高画质60帧原神(锁48帧).JPG

《原神》全最高画质 平均帧率46.8(游戏锁帧) 平均功耗6032mW

半小时原神正面温度.jpg

半小时《原神》后的机身正面温度

半小时原神背面温度.jpg

半小时《原神》后的机身背面温度


况且,如果真要拿Find N2 Flip打游戏,它倒不是“战不动”。只不过从帧率、功耗上便不难发现,OPPO明显还是更注重这款机型的续航和发热量控制。

N1-N2.JPG

相比之下,Find N2所使用的“降频版”骁龙8+虽然理论性能其实弱于天玑9000+,但在足够大面积的机身加持下,它发挥出了完全不输同平台直板性能向机型的跑分成绩。

极致画质60帧王者.JPG

《王者荣耀》极致画质 平均帧率59.9 平均功耗2832mW

HDR高清画质60帧和平精英.JPG

《和平精英》HDR高清画质 平均帧率59.8 平均功耗3318mW

全高画质60帧原神.JPG

《原神》全最高画质 平均帧率57.2 平均功耗5254mW

半小时原神正面温度.jpg

半小时《原神》后的机身正面温度

半小时原神背面温度.jpg

半小时《原神》后的机身背部温度


而且由于有了更大的散热面积,所以Find N2的性能明显得到了更好的释放,甚至在跑到更高更稳帧率的同时,平均功耗还有着更低的表现。


当然,熟悉相关游戏的朋友想必已经发现,Find N2系列至少截至本文发稿前,依然没能适配这些手游的120Hz模式。但还是那句话,买这类机型的用户又有多少会拿它们去打游戏、特别是排位呢?

【【【影像:都是大底+自研NPU,方向却完全不同】】】

最后,我们来聊聊OPPO Find N2系列机型的影像设计。


众所周知,由于机身厚度、体积方面的制约,“折叠屏手机难上超大底”一直是困扰整个行业的一大难题。毕竟再怎么堆料,手机也无法突破物理限制。但是对于折叠屏机型来说,它们本身相对较高的售价、相对更高的产品定位,又决定了这类机型不太可能在影像方面太过“随便”。

47.JPG

那么OPPO要如何突破这个困境呢?首先,在Find N2系列机型里,OPPO为其全系配备了自研的“马里亚纳X”影像NPU。而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驱动手机使用更加复杂的算法,来大幅提升夜景、暗光视频等场景的成像质量,同时还能维持较高的“计算摄影”能效比。

08.JPG

其次,由于Find N2毕竟有着相对较大、较厚的机身,因此相比于Find N2 Flip的5000万像素主摄+800万像素超广角后置双摄,它一口气“堆”上了5000万像素主摄+4800万像素超广角+3200万像素长焦的高像素后置三摄组合,在“硬件素质”上其实已经胜过了大多数更强调性能表现的旗舰机型。

172.jpg

况且由于Find N2系列两款机型的铰链都支持悬停,因此它们也就相当于自带了“脚架”。在拍摄照片时不仅可以调用哈苏优化过的色彩算法,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开启“脚架模式”来获取更长的曝光时间,从而大幅提升特定场景的成像品质。

104.JPG

Find N2超广角夜景

101.JPG

Find N2广角夜景

141.JPG

Find N2 Flip超广角夜景

142.JPG

Find N2 Flip广角夜景


既然如此,我们自然要先来看夜景变焦样张。从上面的这些样张中可以看到,虽然Find N2 Flip在拍摄时,一定程度上占到了背景楼房灯光效果的“便宜”,但可以明显看出,更大底的超广角方案还是让Find N2在清晰度上的表现更好。

103.JPG

Find N2 5X长焦夜景

144.JPG

Find N2 Flip 5X长焦夜景


只不过,由于在暗光环境下Find N2更倾向于使用主摄(而非长焦副摄)进行高倍率变焦,因此在“望远”的情况下,这两款机型的夜景成像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111.JPG

Find N2夜景-花

148.JPG

Find N2 Flip夜景-花

113.JPG

Find N2夜景-窗边摆件

149.JPG

Find N2 Flip夜景-窗边摆件


不过由于这两款机型的SoC方案不同,因此理论上它们的成像算法和ISP处理流程,其实都存在不小的差异。而这体现在实际的成像效果上,便是Find N2 Flip几乎在绝大多数夜间场景都会显得更加“明亮”。从许多消费者的角度去看,Find N2 Flip的夜景显然要更“讨好眼球”。

114.JPG

Find N2夜景——暗光室内

150.JPG

Find N2 Flip夜景-暗光室内


但如果是更严苛,而且对AI算法存在极大干扰(画面本身中心有亮光,但周围都极暗)的环境,那么此时便能看出,Find N2的夜景算法明显表现更好,也保留了更多的细节。而这似乎也体现出了两款机型在基本算法思路上的差异,既Find N2可能更依赖传统的“多帧合成”,而Find N2 Flip的“计算摄影”成分或许更多一些。

124.JPG

Find N2样张 超广角逆光

157.JPG

Find N2 Flip样张 超广角逆光

125.JPG

Find N2样张 广角逆光

158.JPG

Find N2 Flip样张 广角逆光

118.JPG

Find N2样张 超广角建筑

152.JPG

Find N2 Flip样张 超广角建筑


到了光线充足的白天后,这样的差异也并没有消失。从样张中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Find N2的旗舰级超广角赋予了它更为出色的全场景高感光和高解析力表现。但Find N2 Flip的算法“痕迹”更重,在大多数时候都能够带来明显更“抓眼球”的色彩,虽然不够“还原”,但确实可能更迎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


不得不说,其实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两款机型截然不同的影像调校思路,以及它们背后所反映出的目标客户的差异。

【【【总结:虽然“系出同门”,但定位却有着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Find N2和Find N2 Flip都可以说解决了此前折叠屏手机在“实用性”、“耐用性”上的诸多痛点。无论在产品本身质感、还是使用体验上,确实都各自算得上是各自细分领域的精品。

25.JPG

但是真正让我们感到很有趣的一件事在于,这两款机型虽然在屏幕、影像硬件、造型上有着不少共同之处,但两者的性能调校、外屏功能逻辑,甚至影像算法的“风格”却又截然不同。

45.JPG

这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这代表着Find N2 Flip作为OPPO的首款量产“小尺寸折叠屏”,并非是基于Find N2的简单“缩小”,而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用户取向以及专属软件优化。这也充分体现出了OPPO此前那至少六、七代的内部研发,所积累的技术底蕴。

53.JPG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敢于在“第二代”量产折叠屏产品线上,就一口气推出两种完全不同尺寸、不同取向、不同风格的机型,也说明OPPO对于如今折叠屏手机市场的看好。或许,依靠多点发力的突破,也正是OPPO如今至关重要的产品战略。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