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构成了用户欺诈?

最近有消息称,微软在最新的Windows11预览版系统中,对于“任务栏电池图标”做出了一系列的设计变动。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据悉,微软“用了一年半左右的开发时间”,重构了Windows 11里的电池图标。新的图标首次加入了以彩色显示电量的功能,并允许在电池图标内直接显示电量比例。除此之外,新的电池图标比过去大了不少,在视觉上也更容易辨认。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有一说一,如果是与微软过去的设计相比,这套新方案确实更好用,也更符合当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但相信许多人都能看出来,它好用的原因,就在于这套彩色电池图标设计,基本就是“高度复刻”了大家已经在智能手机上习惯的产品逻辑。当这种“致敬感十足”的设计,再搭配上官方博客中所宣称,“经过了约一年半时间开发”的语句后,就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滑稽感。


但在我们三易生活看来,微软的系统相关功能开发速度,未必是他们这一次设计调整里最大、或者说是最危险的“槽点”。真正让我们感到“警惕”的,反而是他们此次设计变更后,其中一个“小功能”背后所反应出的信息。


大家不妨先来看看几个图标。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这是Windows系统以前传统的充电图标,它表示电池当前正在充电,且电量应该已接近充满(100%)。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这是Windows系统以前的“智能充电”图标,它表明电池正在自动限制充电容量上限。此时电池的电量最高可以充到80%,作为代价,它理论上可以换来更长的电池寿命。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图标A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图标B


那么上面这两个图标,大家能猜到是什么意思吗?


乍看之下,“图标A”似乎依旧延续了过去黑白图标的设计语言,看起来像是表示当前设备正在使用外置供电,且电池电量已充满。而“图标B”则显然是新的设计语言,表达的是电池正在充电过程中。


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实际上,图标A和B都是微软修改设计之后的新方案。其中,绿色的后者确实表示“电池正在充电中”,但前者并非是“电量已充满”。相反,它表达的其实是当前电池因为启用了“智能充电”,所以电池电量并未完全充满。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是不是感觉有点“反常识”了?特别是对于并没有注意到微软换了新设计的用户来说,这个新的“智能充电”图标的误导性,显然就会远大于过去的老图标。说得直白点,也就是它很容易让人发现不了当前的设备其实“电量根本没充满”。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讲了这么说,这不就是微软想要有意推广“智能充电”技术,这有什么错呢,毕竟智能充电确实能延长电池寿命,换一次电池的成本不比少充那20%的电量要高得多?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Surface Laptop里的原装电池,在电商平台售价普遍也就100元出头


这还真不一定。首先大家要知道,PC类产品的电池虽然名义上容量要远大于智能手机,但或许是因为PC行业的电池技术并不如当下手机上那么先进,所以一块原装的、一线品牌的笔记本电脑电池总成的价格,大部分情况下都要远低于高端手机里小电池。用户把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上两三年再去换一块电池,可能要比许多手机上一块好点的钢化膜都还便宜。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其次,虽然大家可能会觉得,电池充到100%和只充到80%似乎体现在“离电续航”上,也不会有太大差异。但是请注意,这仅限于电池还很新的时候。对于已经使用了一年多或更长时间、电池已经有了一定损耗的设备来说,“80%电量”所可能提供的续航时间,以我们的实际体验来说,会远远低于此时“100%电量”的。如果事先没注意,那么一旦遇到真的需要长时间离电工作的场景,没准就会误事。


不仅如此,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虽然“充满电”确实可能要比“充到80%”对电池寿命更不利,但这不应该成为厂商默认设备强制开启“智能充电”、默认充不满电,甚至还要在充电图标上进行有意或无意进行混淆的理由。

更“智能”的充电设计,是否实际构成了用户欺诈?

毕竟这就与我们三易生活过去批判“轻薄笔记本”CPU无法长时间满功率释放是一个道理,你卖东西给我的时候,也不是按照“打了折的续航”来收钱,凭啥现在一句话说智能充电更好、充到80%更环保,就剥夺用户“满充满放”的权利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