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展未必是好事?至少存储领域的确如此

说到2020年最受消费者期待的电子产品,索尼的PlayStation 5(PS5)显然是其中几位热门的一款。且不说在谷歌搜索热度上有着比竞品任天堂Switch高一倍,以及比XBOX Series X高出了五倍的差距,光是从媒体曝光PS5各种消息的积极劲头中,也不难让人看出消费者对于这款新主机的殷切期待。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当近日海外科技网站LetsGoDigital曝光了PS5可能采用的内置存储方案之后,有些较为了解这方面信息的玩家可能都开始感到担忧、甚至是愤怒了!

02.jpg

LetsgoDigital绘制的基于PS5开发机的示意图


据这一爆料信息显示,PS5很可能会内置三星提供的PCIE 4.0 NVMe SSD作为主存储设备。而具体到SSD的型号上,最大的可能性则是目前还未正式发布的980QVO。

10.jpg

三星在CES上低调展出了下代MLC旗舰980PRO,不过它当然不会用在PS5上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有些不解了,现款的PS4与PS4 Pro用的都是速度奇慢的机械硬盘,这次换成三星的NVMe SSD已经算是非常巨大的进步了,还有什么好失望呢?的确,根据目前的传言显示,PS5可能会是一款面向8K分辨率、且支持120Hz高帧率显示的游戏主机。这既意味着它的性能相比前代会有巨大飞跃,很可能一举超越当前大部分用户的电脑硬件水准,同时也意味着PS5的游戏有可能普遍具备数十甚至几百GB的体积,换用大容量、且具备高读写能力的SSD可谓是理所当然。但问题就在于,传言中将配备的这款SSD本身可能问题不太大,但其所代表的技术,却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开了一个坏头。


因为,这是一款QLC SSD。


技术提升不一定带来体验进步,至少在闪存上就不是


如果你是位经验丰富的PC玩家,那么肯定知道固态硬盘的SLC、MLC、TLC、QLC分别都代表着什么。即便不清楚这些专有名词背后的技术原理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你只需要知道一点,与绝大多数电子产品总是受益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提升性能、降低价格不同,闪存的性能和寿命其实是必然伴随着制程的进步而逐代缩水的。

09.JPG

闪存技术越发展,容量越大,寿命越短


典型来说,在那个固态硬盘普遍都都还只有30GB的时代,SLC闪存的寿命可以达到自身容量的十万倍甚至百万倍以上。到了后来固态硬盘真正开始普及的时候,主流的闪存技术从SLC“进步”到MLC,容量上涨了2-4倍,但延迟变成了两倍,寿命也缩短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04.JPG

一旦写满,QLC SSD就会严重掉速,其随机性能只剩下TLC的一半左右


而对于当前比较常见的TLC闪存来说,容量和延迟都进一步翻倍,但产品的平均寿命就只剩下最开始的三十之一左右了。至于“下一代技术”QLC闪存,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读写延迟会进一步倍增,实际读写速度受延迟影响相比MLC和TLC不仅不再提升,甚至还会有所下降。并且最为要命的是,即便是在加上了各种优化算法的前提下,QLC闪存的寿命(PE)最多也只会有自身容量的一千倍,相比最初的SLC缩水了一百倍,相比高端固态硬盘采用的MLC,最少也短了十倍的使用寿命。

06.JPG

满盘QLC SSD性能极其糟糕,其延迟比本就不堪的TLC还最少高四五倍


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块500GB的QLC固态硬盘来说,它在最理想的状况下能够承受500TB的数据写入量,之后就会损坏。但实际上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使用中因为存在着写入放大及优化算法差异等等因素,500GB QLC固态硬盘的真正写入寿命还需要再打个折,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仅有300PE,也就是150TB左右。


厂商或许看重低成本大容量,但它也同时开了个坏头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会说,这有什么,我只考虑便宜就行!150TB的写入寿命我也用不完啊。但问题就在于,对于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来说,当我们讲到存储设备(特别是电脑、手机内置的存储设备)时,其实是不能忽视网络带宽的因素的。毕竟所谓闪存的写入,不是说只有用户手动往硬盘里拷贝一份文件才叫做写入,当我们在电脑或手机上观看在线视频时,当我们用游戏平台下载安装游戏时,这些数据其实都是会被写入到存储设备中。正如我们在文章最前面说到的那样,PS5有极大可能性是一款主打8K分辨率、120Hz游戏体验的强大主机,这就意味着如果届时的游戏真的使用8K原生建模,那么数据包随随便便一个几百GB是完全有可能的。

01.jpg

当然,除了游戏,在线视频对于硬盘写入量的损耗可能就是一个更加隐蔽、但也更为普遍的问题了。按照行业标准,对于当前的真4K在线视频而言,其码率大概在100Mbps-200Mbps上下,这意味着如果在线观看这样的视频,则每秒缓存到硬盘的数据量就有20MB左右,观看两个小时硬盘的写入量就会消耗掉140GB之多。而8K视频的分辨率和色彩深度都是4K的四倍,它的码率还要再翻几倍,如果还用上高帧率拍摄,则“一部电影1TB”完全有可能。更不要说大家都翘首以盼的5G网络,其国际规范指定的“满血”带宽其实高达20Gbps,也就是每秒2.5GB的下载速度。这样的网络带宽对于现在的固态硬盘来说,写入速度完全不是问题,但写入寿命的消耗呢?


其实简单来说,对于本身在使用过程中除了下载游戏之外,几乎不会有其他大数据量写入的PS5来说,我们认为它标配QLC SSD其实问题不是特别大(而且按照传统,索尼也会允许玩家更换硬盘)。但问题就在于PS5作为一款可能会在此后几年时间里行销全球的产品,它选用QLC SSD作为标配存储这件事本身所释放的信号,很有可能对整个消费电子行业造成不良影响。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使得相关的存储厂商对QLC闪存这种品质不佳、用户体验打折扣的“新技术”多了许多不必要的信心,这对长远的消费者利益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存储技术的发展,是否为了普及而牺牲得有些过多?


或许部分朋友看到这里会觉得嗤之以鼻,你胡说什么,闪存技术什么时候越来越退步了,没看到还有Optane(中文译名:傲腾)、还有Z-NAND这些又快又好、寿命还大幅增长的新技术、新产品吗?

07.JPG

寿命超长、稳定性极高、完全不掉速的Optane SSD,缺点就是贵


抱歉,我们三易生活当然不至于闭目塞听到那种程度。但问题就在于,无论是Optane还是Z-NAND,它们均有着极高的售价和功耗,在市场定位上所针对的也是企业级用户和极少数的发烧级玩家。换句话来说,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固态硬盘“技术越进步、体验越退步”至少在目前为止确实是个令人沮丧的现实。

05.jpg

SMR硬盘完全不适合日常使用,但它极大的容量却很具备迷惑性


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机械硬盘领域,这种“超高端产品性能容量齐发展、大众级产品不择手段降成本降性能”的情况同样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一边是售价数千元一块,但确实在各方面都大有长进的企业级充氦硬盘;而另一边则是价格看似便宜、但寿命比QLC SSD还要不堪,且随机性能退步到几乎为0的SMR(叠瓦式)机械硬盘产品大行其道。


讲真,我们并不否认对于任何一种新技术和新产品来说,普及与盈利都是保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大前提。但是过分的追求低成本、片面地追求大容量,以至于直接将产品本身的性能和寿命作为牺牲,这样的“新技术”是否真的值得去普及、或者说就真的适合“大众”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