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的老设备被苹果没收,用户这回并不冤

在交出了一份季度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7.9%的漂亮答卷后,苹果成为继英伟达、微软之后又一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的巨头。而这份财报的背后,则是苹果刚刚发布的iPhone 17系列表现抢眼,大量消费者选择入手。

以旧换新的老设备被苹果没收,用户这回真不冤

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什么事都会出现。近日有网友发帖反馈称,在官网买新机参与换购活动,结果反被苹果“零元购”。这位网友在帖子中表示,TA在苹果官网购买11999元的iPhone 17 Pro Max时选择了参与Apple Trade In换购计划,用手上的iPhone 14 Pro抵扣,当时线上给出的预估抵扣价为2900元。


然而在将旧机寄出后,苹果单方面以“外部维修”为由,将2900元的抵扣值归零,页面显示“最终折抵优惠返还金额0元”。不仅如此,这位网友还声称,苹果方面拒不提供检测证据,且拒绝归还原手机。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就难怪这位网友会愤怒地指责苹果侵害消费者权益,属于典型的店大欺客。

以旧换新的老设备被苹果没收,用户这回真不冤

此事在发酵后,苹果方面在给媒体的回应中表示,若检测发现旧手机有第三方维修痕迹,网上评估价与实际价可能存在差异,甚至为0元,因第三方维修风险较高,他们无法保证其质量。事实上,类似的情况此前就已经发生过多次,早前也曾有网友的iPhone 15 Pro被苹果以 “设备经授权改动” 为由,将折抵金额调整为0元。


那么问题就来了,拥有4万亿美元市值、1330亿美元现金储备的苹果,难道是真的盯上了用户兜里的这三瓜两枣?当然不是,打开苹果官网、找到Apple Trade In换购计划的页面就能发现,苹果方面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出,“如果设备不符合折抵条件,我们会免费安全地回收它们,以及你不再使用的配件。这不仅有利于你,还能为保护地球的宝贵资源出一份力。”

以旧换新的老设备被苹果没收,用户这回真不冤

在苹果看来,免费安全地回收用户手中不符合条件的设备是一种福利。由于国情不同,在更重视环保的欧美市场,作为电子设备的使用者还需要履行减少废弃物品对于环境影响的义务,使用者应当将废旧设备送至指定的收集点,而不是随意丢弃。苹果出了物流费用,省去用户自行处理废弃手机的义务,当然就会强调“免费安全地回收”。


当然,苹果免费帮用户回收设备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他们判定用户的设备没有任何抵扣价值时才会触发。在此次的事件中,苹果认定用户的设备没有任何抵扣价值的原因是“有第三方维修痕迹”。其实不仅仅是苹果,隔壁的谷歌也有同样的政策。

以旧换新的老设备被苹果没收,用户这回真不冤

早在2023年夏季谷歌就曾宣布,如果用户在维修计划中使用非官方授权零部件,并将相关Pixel系列手机送去官方维修,手机将会无法退还。先使用第三方零件、再去官方渠道维修,将会被直接“没收”设备,这其实是苹果、谷歌在法规要求下,被迫向用户及第三方维修商开放维修权的代价。


众所周知,在苹果官方渠道维修设备的价格不低,因此在“公平维修法案”(Fair Repair Act)的要求下,苹果在2021年推出了自助维修计划,向消费者开放购买电池、屏幕和摄像头等零部件,以及相应维修工具的权限,以便用户自行修理设备。


向第三方开放维修权,自然就会导致苹果对于售后体系的管控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用户设备的回收。这次在苹果的视角下,用户的iPhone 14 Pro在非官方渠道进行过维修,就意味着该设备已经有了拆机行为。

以旧换新的老设备被苹果没收,用户这回真不冤

当用户的设备在非官方售后渠道被拆解,就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是用户在苹果的独立维修商或自行使用官方配件维修,相关配件的序列号可以被查询到;其二,则是用了“第三方维修”来源不明的配件,导致设备存在合规问题。


比如,有的第三方维修商会收购“二手拆机件”,而后者往往来源于被盗抢的设备。就好比二手奢侈品经销商不会回收被盗抢的奢侈品包一样,苹果自然也不会将存在“二手拆机件”的设备判定为有价值。如若不然,他们就等于是鼓励盗抢。

以旧换新的老设备被苹果没收,用户这回真不冤

即便用户确实使用苹果授权的维修方式,其实也存在一定问题。毕竟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华强北”已经把苹果售后玩得可以说是“欲仙欲死”,当苹果的维修人员拆开设备检测到“华强北出品”的第三方配件,如果选择原路退回,一旦用户辩称自己使用的原装配件,其中的模糊空间就实在是太大。


如此一来,苹果一旦检测到非官方拆机行为,直接一刀切地将设备价值定为零,反而可以将事情简单化。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