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AAC,关注智能手机市场、移动设备的朋友可能就会想到,最近这段时间智能手机市场引发了诸多关注的扬声器“规格大战”。

的确,在说到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最好的手机扬声器方案,比如传奇的1216、目前最高端的1115同轴,以及前段时间刚刚面世的2016手机独立“低音炮”时,其实指的往往都是源自AAC的扬声器产品。
但对于AAC这个品牌而言,他们的“科技树”难道就仅仅只是专精于手机扬声器吗?

2025年10月28日,AAC方面召开了一场题为“想象例外”的感知技术峰会,一口气展出了旗下几乎全部的业务线。借此机会,也让我们得以了解到这家“手机扬声器大王”在更多领域的黑科技。
从千里眼到顺风耳,AAC能做的远超想象
在此次技术峰会一开场,AAC就介绍了他们在“扬声器”之外的两大新产品形态。首先,就是“非球面+棱镜+球面”三合一的一体成型潜望长焦光学方案。

相比目前市面上更普遍的直角棱镜方案,AAC的三合一潜望长焦可将进光量提升38%,同时缩小12%的模组体积。

其次,AAC如今也具备了行业顶尖的玻塑混合镜头生产能力,特别是在旗舰级的多层镀膜工艺上,他们已然不输行业中的老牌厂商。
比如在不久前刚刚上市的小米17 Pro Max中,就已经可以看到来自AAC的旗舰镜头、顶级镀膜技术。而它的市场口碑和影像能力,就已经证明了AAC当前在手机镜头领域的“技术力”。

除了旗舰镜头,AAC现在还有行业中最顶尖的微型麦克风方案。

这其中既有业内首款全栈自研的70dB微型麦克风,还有首创的80dB“光学麦克风”方案。

特别是后者,能将手机的麦克风动态范围提升多达20倍之多,真正在手机和更多轻薄的移动设备上带来近似专业录音室的声音捕捉能力。
AAC能给手机带来的,不只有“HiFi外放”
接下来,AAC就谈到了他们的“老本行”,也就是目前最高端的手机扬声器方案上。

在这场技术峰会期间,AAC方面首次披露了其2.0版本的同轴迷你扬声器方案。
与初代产品相比,AAC同轴扬声器2.0带来了自密封单体整机围腔,降低了对手机结构“共振腔”的需求,能够更节省机身的内部空间。通过采用新材料,它改善了振膜延展性,直接提升了振膜寿命。通过新的仿真设计,AAC同轴扬声器还进一步减小了失真,让手机的外放更“HiFi”。

当然,对于现代手机以及最新的其他一些移动设备来说,它们固然要有好的外放效果,可依然会对扬声器体积有越来越高、越来越紧凑的需求。
为此,AAC今天还宣布了“Combo Ultra“二合一方案。这是一种将扬声器和振动马达合二为一,且共用大量关键结构的设计。据AAC电磁传动事业部总经理丁祥披露的信息,“Combo Ultra“的优势并不仅在于“小”,它的音质体验同样可以媲美主流1115独立扬声器方案。

甚至丁祥还透露,“Combo Ultra“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一步定制,可以有更多富有想象力的衍生形态。比如,前面提到的同轴高音质扬声器结构,将来一样可以被“塞进”Combo Ultra二合一方案里。甚至终端厂商也能够同时使用两颗Combo Ultra,来实现双扬声器+双振动单元的效果,从而显著增强设备的游戏体验。

当然,说到电机,AAC今天也展示了三个“新玩意”。一是厚度仅1.8mm的智能手机按键振动单元,它当然可以用于时下流行的手机“相机控制键”,但同样也能够视为已经为完全无开孔,靠边框实现按键反馈的手机做好了准备。

第二个AAC的电机类新产品,则是针对折叠屏手机的”Auto Flip“自动开合电机。这组超小型电机可以被轻松塞进(展平)厚度大约7.25mm的折叠屏机身里,不仅能实现折叠屏手机的“一键自动开合”,而且还能与影像系统联动,带来更具想象力的“自动跟拍”等功能实现。

最后,可能许多游戏手机爱好者想不到的是,AAC如今也进军手机的主动散热领域了。与目前其他厂商的设计相比,AAC一方面凭借着在材料、仿真预测方面的优势,能够将扇叶做得更薄、风扇体积更小。

另一方面从我们在现场看到的展品来看,AAC甚至已经超越了“手机涡轮风扇”这一种主动散热解决方案。是的,他们也有压电微泵液冷模组,更有创新的超薄压电散热解决方案。根据展区的信息显示,最快在2026年,我们可能就会看到这种全新的超薄主动散热方案“上机”。
多管齐下,AAC要决战车载声学领域
除了用在手机上的“小东西”,AAC今天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展示他们的车载声学能力。

对于汽车来说,AAC到底能“做什么”?首先,他们具有全面的车载扬声器研发和生产能力,从超小超薄的高音头、B柱扬声器,到几十升体积的巨大低音炮,AAC现在都有全面的产品线。

关注车载音频领域的发烧友可能知道,早在2023年秋季,AAC就收购了Premium Sound Solutions (PSS)的多数股权,这也使得他们得以成功打入全球汽车音频的高端产业链。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发展后,如今的AAC客观上已然跻身全球前十大车载音频供应商,而且是其中唯一一家上榜的国内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合作领域,AAC的车载音频方案如今也有了一些海外知名合作伙伴。其中,就包括了代表音频顶奢品质的naim、轻奢品牌帝瓦雷,以及老牌专业厂商森海塞尔。

有趣的是,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如今大量海外知名消费级音频品牌都通过并购的方式,被“吞并”在了三星子公司哈曼旗下。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AAC与这些海外老牌音响厂商的合作,似乎也代表了对“哈曼系”难得的一种“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