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13日,整个手机行业至少有三个厂商都发布了“重磅新品”。
其一是索尼的Xperia 1 Ⅶ,在其发布之前我们就在《看过索尼Xperia 1 Ⅶ的预热后,让老索粉有些害怕》一文中,对其卖点和配置进行了猜测。正式发布之后只能说是不出所料,在令人失望这一点上并没有让人失望。
其二,则是三星Galaxy S25 Edge。作为2025年第一款实际发布的超薄旗舰,这款机型的特色可以说是非常鲜明,后续我们三易生活还将进一步深入探究,大家不妨期待一下。
最后一个则是魅族,他们在5月13日这天也推出了Note 16和Note 16 Pro两款新机。在最初看到这两款机型的爆料信息时,我们其实是毫无波澜的,但在其正式发布之后,不得不说魅族这次的确干了个好活,相当值得说道说道。
最低500多起步的正规入门机,本身就是功德无量
首先,简单给大家归纳一下魅族这两款新机的信息。
其中,魅族Note 16采用了一块6.78英寸的120Hz高刷LCD屏,搭载800万像素前摄以及5000万像素主摄+200万像素副摄,电池容量为6600mAh,SoC则是紫光展锐T8200,并提供从8GB+128GB到最高12GB+256GB的三种存储组合。起步价为799元,在参与国补和叠加百大职业专项100元补贴后,仅需594.15元即可入手。
与此同时,魅族Note 16 Pro使用的则是一块6.78英寸的1.5K分辨率、144Hz高亮OLED屏,配备800万像素前摄、以及由5000万主摄+800万像素超广角组成的后置双摄,电池容量为6200mAh,搭载第三代骁龙7s主控,存储组合则是从8GB+256GB起步、最高可选16GB+512GB。起步价为1499元,同样可享受国补和TWS耳机赠送,相当于最低仅需1274.15元即可入手。
很显然,这两款新机虽然挂着魅族的名号,但无论产品名、还是本身的定位,都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魅蓝Note系列。而且从潜在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魅族Note 16系列这次相当于“绕开”了竞争激烈的1500元到2500元档中端市场。
别的不说,至少不足600元起的魅族Note 16,就确实有望从当前一帮千元级的山寨机里,撬动不少既想要耐用性、大存储,又希望入门机能做得更好看一点,系统广告能够更少一点的用户群体。因此从“规范市场”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确实可以先给魅族Note 16系列点个赞。
所用SoC“发布即落后”?未尝不是性价比的代价
虽说“一个便宜三个爱”,但如此定位的魅族Note 16系列,显然还是有一些槽点的。
比如,魅族Note 16 Pro这次搭载的是第三代骁龙7s移动平台。乍看之下,这是个很合理的选择,因为第三代骁龙7s(SM7635)使用了4*A720+A*A520的Arm V9.2 CPU架构,并具备高通最新的入门级GPU Adreno 810。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能效比、还是未来潜在的系统更新适配周期上,它都可能会比定位更高的第三代骁龙7(SM7550)和第三代骁龙7+(SM7675)反而表现更好。 考虑到魅族Note 16 Pro的定位,搭载这样一款省电、且潜在使用寿命更长的SoC,至少在目前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4月发布的第四代骁龙8s,一下拉高了高通中端SoC的门槛
但是关注这个行业的朋友们想必已经发现,今年高通推出新品的节奏明显比过去快了很多。就在4月初,他们已经推出了采用全新“1超7大”架构的第四代骁龙8s,同时目前也有传言称,高通已经准备好了第四代骁龙7,并有可能会在今年9月初就推出第2代骁龙8至尊版。
如此一来,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魅族Note 16 Pro就相当于大概率会面临“发布即落后”的尴尬。但问题在于,对于魅族而言,这也可能是他们在进行SoC选型时本就考虑到了的情况。说白了,要想压低成本,有的时候主动选择“上一代”的产品,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改名多次却不见显著提升,紫光展锐该争点气了
相比于可能已经在产品生涯末期,但客观上性价比依然在线的第三代骁龙7s,魅族Note 16采用的紫光展锐的T8200,反而可能是“问题更大”的SoC。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首先,关注国产SoC的朋友可能知道,紫光展锐在2022年第四季度就推出了一款名为“T820”的SoC。那么这次魅族Note 16搭载的“T8200”,是它的后继型号吗?
紫光展锐官网的T9100页面上,网址中还写着“T820”
并非如此。大家现在去查阅紫光展锐的官网就会发现,2022年的T820如今实际上被改名为了“T9100”。而魅族Note 16配备的“T8200”,实际上参数就介于2021年的唐古拉T760和2020年的T7520(后被改名为T770)之间,因此也有说法称它原本要被命名为“T765”。
当然,即便如此,魅族Note 16(或者说紫光展锐T8200)的性能和技术规格,依然要大幅领先于同期许多500-900元价位段山寨机里常用的紫光展锐T310、T610和T616。因此它本身作为“性价比”优势,并不会因为使用了一款本质上是四五年前的技术,如今只是“改名上新”的SoC而被否认。
真正的问题或许并不在于魅族,而是紫光展锐本身。事实上,从2020年到2025年这五年时间里,紫光展锐的SoC产品线已经至少更换过三次品牌名称和命名规律,但与此同时它们实际的架构、制程和性能,却近乎是在原地踏步。
这是什么概念呢?老实说,这种架构进步缓慢,但命名却不断在更改、而且明显有“致敬”同期其他热卖产品的现象,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可说是一点也不少见。而但凡出现这种情况时,背后的厂商要么是确实技术上陷入了瓶颈,只能想办法“苟命;要么便是已然在准备跨越式的新品,所以对现有产品线放弃继续改进。
只能说但愿紫光展锐目前是处于后面一种情况,特别是在当下移动SoC技术进步速度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再不努力或许就只会被市场加速淘汰了。
百元机致敬友商旗舰造型,有意义、但也是“阳谋”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魅族Note 16系列早在曝光时就被吐槽,但实际发布后反而没多少人注意到的一个“阳谋”,那就是它们这次的外观设计。
毫不避讳地说,魅族Note 16系列这次的外观造型,几乎绝对会让很多人联想到友商的高价旗舰产品。虽然魅族方面在此前曾宣称,产品造型理念是来自于传统文化里的“藻井”、是“英雄所见略同”,但只要大多数消费者和媒体不这样想,那么魅族Note 16系列的外观“致敬”,就不得不说客观上已经存在了。
那么,这样的设计又是否具备进一步的合理性呢?其实还真有。
一方面,大家要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魅族Note 16系列机型里,定位较低的“标准版”反而用了看起来更豪华的造型,而定位较高的“Pro版”,外观则反而是相对简洁的。
魅族自家旗舰机的“画风”,与入门款完全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点其实可以用不同目标用户的喜好进行解释。正如我们三易生活此前曾多次提及的那样,即便是预算不足千元的消费者,客观上其实也会有“面子需求”,Ta们会希望自己的手机看起来更有档次感。反倒是预算相对多一些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年龄、对外观风格的喜好差异等因素,反而不太去追求繁复设计。
所以从“正面”一点的角度去理解,魅族Note 16这种看似非常“尊”、非常“大师”的设计,实际上反而有利于它在入门级市场正面对抗那些山寨机。至少考虑到它有更好的硬件配置、正规得多的系统和保修,我们还是很乐见魅族Note 16能在这一细分市场好好“整饬”一下那些杂牌对手的。
魅族20与魅族21
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的话,大家就会发现,魅族Note 16系列在(机背)造型上几乎看不出近几代魅族(数字)旗舰手机的痕迹,而定位最低的型号,反而又用了友商更高端产品的标志性设计元素。
如此一来,实际上就会构成一种奇妙的、面向用户的“认知污染”。说得更直白一点,就相当于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给潜在用户灌输“这样的设计不值钱,不如自家旗舰的造型更高档”这样的观念。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考量大家就会发现,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手机厂商,其实都存在这种“故意在低端产品上致(mo)敬(hei)友商旗舰设计”的做法。真正那些从入门到旗舰全都坚持自家造型理念的品牌,反倒是比较少见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