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电芯方案,本质上其实是多维度博弈

在日前刚刚发布的Redmi Note 14 Pro+上,配备了容量达6200mAh的硅碳电池,官方宣称其是“最强小米金沙江电池”,同时这款机型还支持90W快充,并且首销期间将免费赠送五年电池保。值得一提的是,其所采用的电池依然为单电芯方案,在当下多电芯设计、高功率快充流行的情况下也显得颇为独特。

电芯方案的多维度博弈,助推手机形态多元化发展

电池作为支撑移动设备续航能力的核心组件,其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创新近年来也成为了各大厂商竞相追逐的焦点。其中,电芯作为电池技术的基石,目前主要分为单电芯与多电芯两大方向。由于此前峰值快充功率的军备竞赛,现阶段具备高功率快充的机型大多采用的都是多电芯方案。


这一设计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则是其绕过了电池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快充之间的矛盾,由于是利用并联的方式将充电功率分配到多个电芯上,因此也能够在不显著降低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充电效率。同时由于充电功率的分散,因此每块电芯的充电负载也得以降低,从而也降低了发热量、提升了安全性。

电芯方案的多维度博弈,助推手机形态多元化发展

单电芯方案虽然有着结构简单、能量密度相对更高的优势,但却需要直面能量密度和快充功率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了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单电芯就需要克服来自电池材料、安全设计等多面的挑战,所以往往在峰值快充功率上略为逊色。不过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如小米金沙江电池、vivo蓝海电池的单电芯方案,也已经逐步拉近了与多电芯方案的差距,现阶段实现了80W-90W快充功率的量产,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百瓦级快充基本保持一致。


不难发现,现阶段无论单电芯、还是多电芯,这两种设计方案并不能简单地分出高下,而是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局限性,因此也共同构成了智能手机电池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而手机厂商在选择电芯方案时,也会基于产品定位、用户需求、技术可行性,以及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力求实现性能与体验的最优解。

电芯方案的多维度博弈,助推手机形态多元化发展

此前,多电芯方案凭借着能够承载更高的快充功率,因此在快充功率的竞赛中也成为了众多机型的首选。以realme为例,就通过四电芯设计实现了最高可达320W的快充功率,也有望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从而缓解用户对于续航的焦虑。


然而多电芯方案并非没有短板,其中之一就是对于机身内部空间的占用会相对更大,这对于更追求轻薄化的机型而言无疑就是个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一局限性,realme推出了首创的“卫星帆板”折叠电池,借助柔性电路板将电芯连接,既保留了多电芯的高效率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于机身内部空间的压力。同时其还改进了叠片工艺,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缩小了多电芯与同体积单电芯方案的差距,实现了充电效率与能量密度的双重提升。

电芯方案的多维度博弈,助推手机形态多元化发展

此外,多电芯方案目前还面临着一致性方面的挑战。现阶段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不同的电芯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在长期使用或极端环境中则会扩大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而且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长,电芯的差异还可能会被逐渐拉大,从而对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构成潜在隐患。因此为了实现较高的匹配度,厂商不仅需要改进生产工艺,还要在机身内部应用更精密的监测和优化,来避免过充、过放、过热等安全问题,这无疑就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和技术难度。


相比之下,单电芯方案在这一方面则显得更加简洁明了,其最大的特点就避免了电芯一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并且由于其具备同体积下能量密度更高的特征,因此也为机身的轻薄化提供了帮助。但由于能量密度和快充功率之间的物理矛盾,也使得其同样面临着快充功率略为逊色的挑战,尽管相关厂商通过优化电池材料、结构等方式,将快充功率提升到了接近目前主流的百瓦级别,不过在当下手机电池容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单电芯方案继续提升快充功率也是较为迫切的需求。

电芯方案的多维度博弈,助推手机形态多元化发展

电芯方案作为提升手机续航能力的核心环节,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并且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案,本质上都是满足手机对于续航能力的要求。同时其也随着智能手机产品形态的多样化不断演进,从而推动着电池相关技术的发展。


折叠屏手机作为近年来产品形态的创新,在带来全新使用方式的同时,也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单电芯方案在理论上拥有同体积下能量密度更高的优势,但折叠屏手机内部更为紧凑、且不规则的结构,导致其很难再容纳有大容量的单电芯电池。因此换用多电芯方案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机身内部不足够大、且不够规整的空间,还能够尽可能地保障电池容量达到续航方面的需求。

电芯方案的多维度博弈,助推手机形态多元化发展

相较于折叠屏手机,直板机型则拥有相对充裕的内部空间,因此在电芯方案的选择上也有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单电芯方案具备同体积下能量密度更高、以及稳定性更好的优势,因此在诸如vivo X100 Ultra、小米14 Ultra等超大杯机型上也被广泛使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多电芯方案在这类机型上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比如OPPO Find X7 Ultra就采用了双电芯方案,虽然牺牲了部分电池容量,但在确保影像、性能不落后于同类机型的同时,其充电功率则达到了目前主流的百瓦级。

电芯方案的多维度博弈,助推手机形态多元化发展

事实上,智能手机电池电芯方案的选择,是一场技术、内部空间堆叠、成本,以及用户需求等各方博弈的结果,厂商也需要在这多个维度中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因此并没有定式。无论是折叠屏手机使用多电芯方案、还是直板机中两种方案的并存,其实都是厂商根据技术储备、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群体需求,以及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进行取舍的结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