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安全能力不断进化,软硬结合构筑更全面防护

日前三星方面海外市场推出了一款基于Galaxy A55打造的机型Galaxy Quantum 5,除了在硬件配置方面与前者基本保持一致以外,Galaxy Quantum 5最大的亮点是其还额外配备了来自ID Quantique的S2Q000量子随机数发生器(QRNG)芯片,配合三星自己的Knox解决方案,可为用户带来更为安全的使用环境。

手机安全能力进化,软硬件结合构筑全方位防护

智能手机搭载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无疑是数据加密和个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大进步,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生成不可预测、且真正随机的数字序列,当这些序列用于加密通讯体系的密钥时,就能够有效提升安全性,从何使得窃取或篡改信息现阶段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在加密通讯这一过程中,密钥就直接决定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尽管常见的随机数生成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受限于算法复杂度和计算资源,仍面临着可能会被破解的风险。而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则借助量子物理现象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所生成的随机数在理论上具有真正的随机性,因此现阶段在理论上也无法被破解,从而赋予了加密密钥更高的安全性。

手机安全能力进化,软硬件结合构筑全方位防护

量子加密用于视频采集的实例


自从2020年三星方面推出Galaxy Quantum系列以来, “量子加密”就一直是该系列机型最主要的亮点,也满足了用户对于更高标准数据安全的需求。尽管量子随机生成技术在数据安全性上现阶段有着更好的表现,但其在实用性上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却相对十分有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绝大多数场景的数据传输本就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加密,因此将量子随机数密钥应用于这些场景无异于“用牛刀杀鸡”。


目前,智能手机也早就超越了单纯的通讯工具范畴,并高度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其所存储的数据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就涵盖了用户的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乃至更高敏感度的生物识别特征等隐私数据。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对于手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愈发重视,手机厂商也采取了软硬结合的策略,从多个维度提升其安全防护能力,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相关需求。

手机安全能力进化,软硬件结合构筑全方位防护

其中在硬件层面,智能手机的安全防护就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全面的演进过程。而独立安全芯片的引入,无疑就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例如,金立就早在2016年推出了内置独立安全芯片的M6系列机型,不仅可以为用户带来私密空间、支付保护、虚拟位置、应用锁等一系列功能,还极大提升了手机在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独立安全芯片的功能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与优化,部分功能甚至已经能够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


目前的高端市场中,搭载独立安全芯片或使用定制SPU单元主控的机型并不在少数。这些产品通过硬件级的加密技术,为用户的通讯、移动支付等应用场景也提供了金融级的安全防护能力。以OPPO Find N3为例,其就搭载了经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密二级认证的独立安全芯片,是目前消费级市场能买到具备最高防护标准的产品,配合安珀实验室自研、代号为"孤岛"的安全技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也实现了系统与应用层的隔离。

手机安全能力进化,软硬件结合构筑全方位防护

此外,定位更偏商务向的vivo大折叠X Fold系列自亮相以来,便一直保持着配备定制SPU单元旗舰SoC的传统,从硬件的底层架构来强化安全性,并配合系统层面的多重防护机制,实现对用户数据安全防护能力的全方位覆盖。


除了硬件层面之外,手机厂商在软件方面也同样在不断提升安全性。例如通过开发专业的安全管理系统、加密技术,以及实时监测与防护机制,智能手机目前已经能够自动识别,并拦截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等潜在威胁。同时许多机型还提供了用户自定义的安全设置选项,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远程锁定与数据擦除等应急功能。

手机安全能力进化,软硬件结合构筑全方位防护

iOS沙盒机制示意图


目前无论iOS、还是Android系统,均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视为了核心竞争力之一,并不断推出创新功能来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比如苹果的iOS就以独特的沙盒机制闻名,这一机制为每个App分配了独立的存储空间,有效隔离了不同应用的数据干扰和交互,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苹果方面对用户隐私保护也极为重视,关键数据往往只存储在本地的安全区域内。此外由于采用了端对端的加密方式,因此苹果的云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安全。


而在Android阵营,国内手机厂商更是走在了前列。面对Android系统更开放、应用生态复杂的特征,国内厂商通过不断优化系统层面的安全机制,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隐私保护功能。从应用行为记录到恶意行为拦截、再到限制广告跟踪,这些功能不仅增强了应用行为的透明度,还有效降低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

手机安全能力进化,软硬件结合构筑全方位防护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厂商在隐私空间等特色功能上也走在了行业的前列,相比之下谷歌的行动就略显迟缓。尽管后者在Android 15中引入了“Private Space”功能,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存放敏感应用和文件的独立空间,但这一功能与国内机型早已普及的隐私空间相比,则更像是“收编”、而非创新。


除了系统层面的安全防护之外,App同样也是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一环。尽管过去Android应用滥用权限的问题,确实给不少用户带来了困扰,但随着Android系统的不断改进,这一现象也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此外各大应用商店也陆续加强了对于上架应用的审核力度,来确保相关App不会过度索取权限。

手机安全能力进化,软硬件结合构筑全方位防护

但对于用户而言,手机厂商所提供的软硬件安全保护措施仅仅只是一个基础,要想真正保障自己的数据和隐私安全,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更为关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