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级手机的影像能力,如今终于迎来了救赎

众所周知,“影像”与“游戏”近年来一直都是智能手机产品最为突出的卖点。无论是对于顶级的旗舰产品、还是主流的中高端机型来说,它们都在快速地迭代新的CMOS方案、使用新的镜头设计,并不断迎来新的高端SoC和软件优化体系加持。但是对于那些千元级、实质上是“入门”定位的机型来说,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的手机市场实际上是不太友好的。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一方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的“入门级SoC”无论架构、还是性能,实际上都有点原地踏步的意思。比如它们之中的一些型号直到今天还在使用老旧的ARM v8架构、还是“2中6小”的无大核方案,甚至其型号本身还是“套马甲”的超频+重命名。对比每次换代都有着百分之几十性能提升的中高端平台,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入门级SoC的相对性能是变得越来越落后、越来越不够用的。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另一方面,随着顶级影像旗舰普遍进入“1英寸”时代、或者用上一些全新的传感器架构(比如索尼的双层晶体管、三星的垂直双转换、豪威的横向溢出电容),这也使得很多中高端机型可以从中“获利”,得到以往曾专属于旗舰的CMOS和影像设计下放。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早期入门级机型的影像表现:色彩或苍白或夸张、算法生硬、微距几乎不可用


但很显然,受限于成本和定位的制约,这些老旗舰影像方案的“下放”与入门级产品通常没什么关系,如今后者既不可能得到1/1.56英寸的大底主摄(尽管它其实已经是2020年的老旧产物)CMOS,更不可能有潜望式长焦副摄的加持。甚至就连在旗舰机上已经被视为“没诚意、只为省钱”的小底JN1超广角方案,这些入门级机型也都没法用上。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不过这倒并不意味着,入门级机型就只能永远使用IMX582或GW3这类,老旧的、早期小尺寸高像素CMOS,去拍摄那些充满噪点、而且完全没有微距能力可言的照片了。因为就在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即便是最入门级的机型也开始迎来了一些切实的影像技术进步。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JN1对于旗舰机来说虽然不强,但它确实拯救了入门级机型的对焦和夜景表现


比如在一年多之前,部分入门级机型就开始用上基于JN1的后置主摄方案。虽然很多朋友会说,JN1是一款过于“小底(1/2.76英寸)”的CMOS,即便是作为旗舰机的副摄都显得不够有诚意。但从技术代次上来说,它毕竟要比以往那些入门级产品使用的初代高像素传感器还是先进得多。这就使得基于JN1的入门级手机主摄,无论在高反差场景中的防过曝表现,还是在更近距离拍摄时的对焦表现上,都明显要好了一截。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此外随着SoC的进步,入门级机型现在也逐渐开始迎来性能显著增强的方案。以天玑7200、骁龙7 Gen3为代表的这些移动平台虽然性能依然与旗舰SoC相去甚远,但它们至少有了全新的计算架构,能兼容最新的端侧AI应用,同时在ISP算力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在新平台和新CMOS的加持下,新款入门级机型的影像能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以结论来说,这一时期的入门级机型普遍在夜景成像效果和“算法变焦”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它们的夜景开始变得如同旗舰那样注重高对比度、低噪点和突出光源的存在感,再加上单凭一颗小底主摄也能支撑起3倍、甚至5倍变焦需求的放大算法,更是大幅提升了它们的影像实用性。


这还没完,当时间来到2024年年中,随着最新一批的CMOS投向市场,入门级机型又迎来了一轮影像能力的增强。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从我们三易生活近期测试的一些新机来看,索尼LYT-600很显然成为了入门级机型目前后置主摄的“王炸”方案。与此前的三星JN1相比,LYT-600不只是传感器面积(1/2英寸)更大、感光性能更强,而且它还成为了少数在这个尺寸和定位上,实现了全像素对焦设计的CMOS,在微距对焦、运动追焦、人像虚化准确度等方面,都给入门级机型带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全新体验。

入门级手机的影像,似乎终于迎来救赎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最新一批的入门级机型“换装”LYT-600之后,这自然也就意味着,它们便丧失了进一步用上老旧旗舰下放CMOS方案(比如古老的IMX689、IMX787)的可能性。因此虽然入门级手机的影像表现比过去已经强了太多太多,但很显然手机厂商还是在有意拉大不同价位段产品之间的技术和体验差距。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