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in使用体验不佳,手机仍是AI落地的最佳载体

作为此前号称要“替代手机”的全球首批可穿戴AI智能硬件,随着AI Pin的陆续发货,首批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已陆续现身。然而在这些使用体验中,差评占据了大多数的份额,用户的吐槽则包括、且不限于AI助手反应迟钝、AI功能受限以及未达预期等。同时这款机型所配备的单色投影屏幕,也被用户吐槽使用场景高度受限,在户外几乎不可见。


如此种种,就使得许多用户认为AI Pin还远未达到值得购买的程度,甚至有观点称其为“AI时代的美丽小废物”。

AI Pin用户体验翻车,手机或仍为AI落地最佳载体

尽管AI Pin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对AI应用落地的一种探索,但在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下,这款产品的实际表现显然远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其中的关键无疑就是本地AI算力的缺失,因此使得其高度依赖云服务。从实现方式上来看,AI Pin其实与目前AI应用落地入门级机型的方式高度相似,都是通过云端大模型和算力的支持,来弥补本地算力的缺失。但AI Pin除了羸弱的性能之外,还使用了投影这种方式来进行信息的显示,对此就有用户反馈其发热量巨大、甚至容易出现过热导致关机的问题。


响应时间过慢则是AI Pin目前被吐槽的另一个问题,由于其绝大部分的计算都需要在云端进行,因此网络延迟和云服务器的处理速度都会影响到响应速度。据悉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往往需要等待数秒、甚至数十秒才能得到反馈,与目前主流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小爱同学等相比,显然可以说是毫无优势可言,而这显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用户体验。

AI Pin用户体验翻车,手机或仍为AI落地最佳载体

更为致命的是,Ai Pin的准确率也相当糟糕,用户称其每次正确回答的背后是多次不正确的答案,并且还存在答非所问的现象。其实这些原因并非AI Pin本身的问题,原因在于其所接入的云端大模型暂时还没有那么完美,由于目前AI幻觉是大模型至今难以克服的问题,即便是强如GPT-4、Claude 3 Opus等也还无法彻底解决。但对于AI Pin来说这个问题尤其突出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其信息输入更依赖视觉和语音识别,从而导致了输入的准确率远没有打字那么精确。


目前陆续曝光的用户体验,还意外暴露了云端大模型对于内容审核方面的问题。在部分用户的反馈中显示,AI Pin对于含有冒犯性词汇(例如作为语气助词时)的请求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就是将这些词加以修改,然而这种审核并修改的过程就可能会改变用户请求的核心部分,从而导致答案与用户的需求相去甚远。

AI Pin用户体验翻车,手机或仍为AI落地最佳载体

除此之外,AI Pin的功能受限也是其体验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前在官方宣传中曾展现了其在对话翻译时的优势,但有用户反馈在这一场景中存在信息大量丢失的问题。同时一些用户司空见惯、且是刚需的基础功能,例如导航、秒表、日历、计时器等,AI Pin至今尚未配备,也进一步限制了其使用应用场景。

AI Pin用户体验翻车,手机或仍为AI落地最佳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AI Pin由于与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在设计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还需要重新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以交互方案为例,用户可以使用触控、语音等方式来与手机交互,但AI Pin则需要使用倾斜手掌等手势操控的方式来完成,毫无疑问这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就会增加一定的学习成本。此外,AI Pin的使用场景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诸如网络信号不佳等特定场景中,就会对其使用体验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尽管官方称AI Pin的目标是“替代手机”,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这一愿景短期内显然还很难实现。此时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虽然智能手机并非是目前AI落地的唯一载体,但至少在现阶段,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手机可能依旧还是最好的选择。

AI Pin用户体验翻车,手机或仍为AI落地最佳载体

日前有消息源透露,iOS 18将为iPhone的Spotlight搜索工具提供新的生成人工智能相关功能,但其可能将会完全在本地运行。不过此前曾有传言称,苹果方面与谷歌、OpenAI,以及百度等公司曾就这一合作进行过商谈,因此不排除其将提供基于云端的AI相关功能。并且有已经有多位分析师透露,苹果已经在积极布局AI服务器。


如今,大模型作为AI功能在手机落地的核心要素,重要性显然已经不言而喻,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大模型可谓是琳琅满目,但手机厂商在选择这类合作伙伴时却尤为谨慎。毕竟无论是数据安全、用户体验,还是核心竞争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手机厂商的决策,再加上手机厂商不太可能会向第三方厂商完全开放系统API,因此自研大模型也成为诸多头部大厂的选择。

AI Pin用户体验翻车,手机或仍为AI落地最佳载体

AI Pin用户体验翻车,手机或仍为AI落地最佳载体

在具体落地方面,现阶段手机厂商大多采取了端侧+云端的混合方案,不过由于各厂商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因此还很难判断目前是以端侧为主、还是以云端为主。


由于包括高通骁龙8 Gen3、联发科天玑9300在内的新款SoC在本地AI算力上迎来了大幅提升,因此也促使手机厂商在AI功能的落地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骁龙8 Gen3的Hexagon NPU此次就升级了全新的微架构,性能提升98%、能效提升40%,能够以20tokens/s的速度运行100亿参数的大模型。天玑9300在升级APU后,极限状态下甚至能跑330亿参数量的大模型。不过截至目前,端侧运行的AI功能暂时还是中高端机型的专属,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这一功能也势必将会向着更下沉市场渗透。

AI Pin用户体验翻车,手机或仍为AI落地最佳载体

如今AI在中端设备上的落地无疑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智能手机并非唯一的选择、但至少现阶段可能依旧还是最好的选择。而包括AI Pin在内的这类“AI原生设备”,显然也会给整个业界更多的启发。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出现伊始,在体验上还远远不如彼时的功能机一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