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级手机和电脑,如今似乎正在逐步消失

2000年前后对于PC DIY玩家而言,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段“幸福时光”。那个时候,Intel与AMD之间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在两家技术、性能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双方都在铆足了劲地快速更新主频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强的新款旗舰CPU。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CPU厂商也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定价在100美元以下的入门级产品线。它们的规格尽管与旗舰相去甚远,但也确实大幅降低了PC的价格门槛,在客观上促进了家用PC的普及。

x1080.jpg

尽管后来大家都知道,PC市场的市场竞争逐渐开始变得不那么剧烈了,但这种极低价位段的“入门级产品线”却被各厂商保留了下来,并似乎在定价方面俨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举例而言,2000年的Intel赛扬和AMD毒龙(Duron)官方建议售价都在100美元以下,而当时间来到2022年时,最新款的Intel奔腾金牌/赛扬桌面处理器的零售价格,依然维持在50-90美元的范畴。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甚至可以认为入门级CPU的价格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还出现了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7.jpg

当然,“入门级”产品的兴起并非只出现在PC领域。在智能手机市场同样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早期红米、荣耀、魅蓝等品牌为代表,定价千元以下、且性能在当时来说还不错的机型,一度成为“爆款”。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如今能够体验到相对先进、完善的移动互联网,都得要感谢当年这些“百元机”在移动端生态普及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然而这样的入门级产品,将来很可能不会再有了


2022年秋季,Intel方面突然宣布了一条新消息,称其将会从2023年开始在笔记本CPU产品线中取消“奔腾/赛扬”品牌,并将低端型号改用新的“Intel Processor”(Intel处理器)作为产品标识。而这一举动,也被很多人解读为“奔腾/赛扬”时代即将彻底迎来终结。

04.jpg

不仅如此,根据此后曝光的相关信息显示,新的“Intel处理器”实际上不仅仅会取代奔腾和赛扬,甚至还包括了一部分低配的酷睿i3产品线。而这些新的处理器将会被命名为Intel N100~N300系列,并在配置上迎来较大幅度的提升。


具体来说,新产品线中哪怕是最“入门”的N100系列,也将会有四核起步的配置。而N300系列更是普遍配备八核,有望在性能上远超现在的酷睿i3家族。


与此同时,在智能手机市场,“百元机”的衰落更是早已成为共识。别的不说,光是看看目前市场上那些500-800元的机型就会发现,它们简直就像是被“遗忘”了一样,不仅依然停留在4G时代,甚至普遍还在用着性能孱弱的四核处理器、观感糟糕的720P屏幕,以及连“扫码”可能都做不好的、只有针尖般大小的单摄配置。

05.JPG

2022年发布、曾一度引发话题的某“百元旗舰”


是的,CPU厂商产品线的变更、配置的提升,意味着“入门级”PC可能会迎来一轮性能与价格的上涨,而智能手机这边,技术和配置久不更新的“百元机”,则代表了一部分廉价产品如今“自暴自弃”的市场策略。换句话说,就是无论在PC、还是智能手机领域,那些曾经为人津津乐道的、廉价的入门级产品,很可能将会迎来各自命运的终结。


为什么会这样?成本方面的压力不容忽视


为什么入门级手机和电脑会逐步消失?其实这里面倒是没有什么“阴谋论”的成分,而是出于一些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半导体制程本身的成本问题。

06.jpg

针对这一点,PC.Watch日前做了一个相对详实的估算。根据他们所获得的数据显示,台积电上一代的5nm制程单晶圆制造成本大概在13000美元上下,而Intel那边与其对应的Intel 7制程,则是大约2万美元/晶圆。


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下,一个160平方毫米的小规模CPU(相当于这一代赛扬G6900的水准),单纯的晶圆制造成本就高达68.7美元。再算上后面的封装、测试、流通等环节,相当于纯粹的成本就已经超过了100美元,甚至可能已经接近130美元。

01.JPG

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赛扬G6900的官方零售价格却只有42美元。换句话来说,生产和出售这种采用新制程、新架构的廉价入门级处理器,对于厂商来说如今其实已经是一门“赔本赚吆喝”的生意了。


当然,Intel现在或许还能“亏得起”,所以PC处理器的入门级产品至少目前还存在,甚至还在使用着与同期旗舰相同的制程与架构。但对于卖一颗芯片就必须赚一份钱的其他厂商来说,显然是不愿意这样去亏损的。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百元级智能手机SoC,到了2022年还在使用古老的12nm制程、还在用全小核的CPU设计、还只有Cortex-A53的古董架构……


不仅如此,配套的外围功能也成为了尴尬因素


除了CPU的制造成本飞涨,导致入门级型号不得不“放慢脚步”来节约成本外,对于任何一款消费电子产品来说,芯片之外的“配套功能”同样也是个很尴尬的因素。

02.jpeg

举例而言,如果强行将一颗入门级的老款5G SoC(比如天玑700),搭配当前最便宜的屏幕、用最差的摄像头、装上一块小容量的慢充电池,再配上一个毫无质感可言的塑料外壳,能不能硬“湊”出一台价格控制在800元以内的入门级5G机型呢?


其实大概率是可以的,但问题就在于,这样的设备是否可能真的有销路呢?恐怕很难。


且不说过于糟糕的外围配置,会让这样的“5G入门机”在日常使用中体验极为糟糕,甚至可能还不如用老款的4G SoC搭配一些相对强一点点的屏幕、摄像头,再上个大容量电池效果来得好。事实上,光是“支持5G却完全体现不出5G的优势”这一点,就足够各大运营商“封杀”这样的设备,不为其提供补贴了。如此一来,进一步的成本压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03.jpg

那么对于未来的消费电子市场来说,“入门级”设备后续又将何去何从呢?其实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产品已经不难看出,“涨价”很有可能会是整个行业破局的唯一方式。通过适当的提价,厂商才能得以兼顾生产成本、工艺难度,以及更为均衡的使用体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难想象各大厂商应该都会采用“小幅提价的同时,大幅增加性价比”这一策略。毕竟只要能够覆盖新工艺、新技术的成本,让自己不至于亏钱卖货,多给点配置什么的,厂商们大都还是很愿意的。而只要新品能够“说服”目标消费者接受和习惯新的“入门级”价位段,厂商的目的自然也就算是达到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