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vivo X80系列发布,有些细节可能你还没注意到
2022年4月25日晚间,vivo方面高调发布了他们的2022年度影像旗舰机型X80系列。
对于X80系列此次的性能表现、外观设计,以及它全系更新的蔡司影像系统的具体表现,我们三易生活此前已经通过图文与视频评测内容进行了展现,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各大平台阅读或观看。
正因如此,今天的内容我们不准备再赘述X80系列本身的产品表现。相反,我们打算从可能很多朋友还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上,来谈谈X80系列此次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变化,以及它所反映出的行业风向。
纵观vivo X80系列的配置,会发现天玑真正“上位”了
首先,不妨先来看看vivo X80系列此次的硬件平台信息。此次X80系列只有两种型号,分别是X80和X80 Pro。其中,X80全系采用了联发科天玑9000平台,搭配vivo自研的V1+芯片;而X80 Pro则有双版本可选,分别是高通骁龙8 Gen1平台搭配V1+,以及联发科天玑9000搭配V1+。
老实说,这其实并非今年首款提供了“双版本”SoC配置的旗舰机型,但与此前的这类产品相比,vivo的X80系列又有两点很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是X80系列无论在天玑版本、还是骁龙版本中,都搭载了自研的V1+芯片,用于额外的影像和游戏画面处理。相比之下,此前的一些同类产品,天玑版本是没有配备额外增强芯片的。
图片来自vivo官网
其次,则是在X80 Pro的产品序列中,“入门款”的8GB+256GB版只有骁龙平台可选,而天玑版却反而是从12GB+256GB的中配起步,提供了中配(12GB+256)与高配(12GB+512GB)两种选择,且价格与对应的骁龙版完全相同。相比之下,此前行业中其他同时提供天玑9000与骁龙8 Gen1平台可选的旗舰产品,“天玑版”的价位几乎总是要更低一些。
于是乎这也就意味着,vivo X80系列虽然并不是首发天玑9000主控的机型,却是业界第一款成功为天玑9000适配额外辅助处理芯片的机型。同时这也代表着在vivo方面看来,他们所调校的天玑9000已经完全具备了与骁龙8 Gen1“平起平坐”的产品力,甚至定位上可能还要再略高一点。
放弃“首发”,近一年联合研发换来了独家体验优势
为什么vivo方面会对他们调教的天玑9000平台如此自信,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其他家做不到、在天玑9000上外挂自研芯片的设计?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X80系列发布前的两场前期技术沟通活动中,vivo与联发科方面就已经给出了解答。
事实上,vivo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与联发科定下了深度调校、适配天玑9000的计划,为此双方共同成立了一只300余人的团队,用了超过350天的时间对天玑9000的性能、AI、影像、游戏、通讯、多媒体等,多个领域的体验进行了独家调校和深度适配。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为天玑9000独家适配vivo的自研芯片V1+。而且这个“适配”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让V1+可以在天玑9000平台上运行起来,而是要将两款芯片发挥出“1+1>2”的效果。
举例来说,V1+本身就具备“游戏插帧”的功能,而天玑9000此次也拥有基于GPU+APU异构计算的“游戏画面超分”特性。于是乎,vivo与联发科通过深度联调,成功地将两颗芯片的这两大游戏功能结合到了一起。
在vivo X80与vivo X80 Pro天玑版上,天玑9000的GPU、APU可以与V1+协同工作,先由GPU渲染低分辨率游戏画面,再由APU对其进行超分增强,最后再经过V1+插帧。从而实现更低功耗、更高流畅度的游戏体验,而这无疑是此前其他机型、包括其他搭载天玑9000平台的产品从未具备过的功能。
大放光彩的“天玑开放平台”,成为X80系列背后的大功臣
当然,除了长期的联合调校以及双方技术的相互融合外,在vivo此次与联发科的合作资料中还有一个名词也极为常见,那就是联发科的“天玑开放架构”。
天玑开放架构是什么?简单来说,这是联发科方面自天玑1000系列就开始执行的一项差异化设计。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它主要指的是联发科会为天玑平台的部分内置硬件模组,预留一些可自定义的应用程序接口。因此手机厂商既可以直接套用联发科所提供的软件功能,也能改用自研的算法或软件来“对接”这些硬件模组,从而发挥出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比如说在vivo X80系列中,联发科在天玑9000的录像硬件链路中新增了AI-ISP开发架构接口,而vivo就用自研的AI成像算法、AI白平衡算法对接了这个接口。结果就是实现了远超其他机型的“黑光夜视”效果,以及专业级的白平衡表现。
又比如说在天玑9000里,本身就集成了显示链路校准的相关硬件模块。而vivo方面则为其适配了自研的校准算法,从而为X80系列实现了低功耗的“千屏一色”高准度屏幕色彩表现,让旗舰影像机型从拍摄到回放的效果更为还原,更加符合专业人士的需求。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据联发科方面透露的信息显示,“天玑开放架构”是具备向下兼容性的,同时手机厂商基于天玑开放架构开放的差异化性能或应用,知识产权都属于自己。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他们在“天玑开放架构”上开发出的功能越多,未来产品的体验差异和优势就会越大,而且这种差异还会逐渐积累、且难以被复制。
结语:一次意义重大的技术合作,或将改变手机市场的版图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头来看vivo此次与联发科的深度合作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双方都能从中大为获益的案例。
一方面,vivo表面上看起来是花了更多的成本,却没能抢到首发。但实际上,他们在“天玑开放架构”的框架下,积累了远胜其他竞争对手的独家功能,且这些功能是不能被联发科或其他手机厂商“借用”的。再加上vivo依靠独家的深度联调,实现了其他产品做不到的性能释放和“双芯协同”体验,虽然上市时间晚了一点,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却是实打实的要强得多。
另一方面,对于联发科来说,凭借与vivo X80系列的深度合作,他们终于拥有了一款可以扬眉吐气、真正在市场定位上超越现阶段竞争对手的“超顶级旗舰”机型。而且这款产品还具备诸多难以被复制的独家功能体验,在性能、功耗、影像,乃至机身质感上都绝对“能打”。
如果说此前面世的天玑9000机型,还只能证明联发科新款旗舰主控在能效比方面优势巨大的话,那么vivo X80系列的发布,可能才真正让天玑9000在顶级旗舰市场站稳了脚跟。而这一点对于联发科来说,显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