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作为手机金属材料中最普及,成本最低(比它成本更低的估计只有软铝和铸铁了,但这两货实在是太Low,肯定不会出现在手机上)的选择,不锈钢曾经因为一个貌似高大上的“304”名号而让不少人迷惑,最后才弄清楚,那304钢就是大家厨房里锅碗瓢盆的材料……
不过,作为铁合金的一种,304不锈钢对人体无毒无害、不易氧化的特点还是很符合手机日常使用的需求的,只是,想想你手里拿着的手机和家里的菜刀锅铲啥的“同宗同源”,不免还是叫人脱力;除此之外,不锈钢较大的重量也是为人诟病的缺点。
铝合金:作为时下手机用金属材质的“绝对主力”,铝合金兼顾了一定的强度、轻量化和易加工等多种优点,铝材虽然不像塑料那般可以整体染色,但表面阳极氧化之后也能具备很高的耐磨性(顺带说一句,亮黑色的iPhone表面是喷涂而非氧化工艺,于是就gg了)。手感方面,铝材喷砂处理之后的手感也是赞到不行的,但金属的高导热性此时就跑出来“捣乱”了——铝具备高热导系数、低比热容的特性,这意味着它一方面传热奇快,一方面自己吸收热量之后温度上升的也很快,金属手机“烫手”的短板就是这么来的。不过想想,更快地导出手机内部的热量意味着对于主控等原件更好的保护,所以是要外部的手感还是要内部的寿命,这,是个问题。
镁合金/钛合金:这两货其实在高端的数码产品里并不少见,在高端的耳机、单反相机、商务工作站笔记本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镁合金和钛合金都以超高的强度、超轻的自重而自傲,它们可以说是有移动需求的数码产品“首选”的材质。但为什么在手机上,我们很少看到它们的身影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实在是太贵,成本太高了……
液态金属:之前有传言称苹果准备在新iPhone上使用液态金属,但最终iPhone7还是使用了铝合金。真正明确采用液态金属的是一款目前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的图灵手机。按照其官方的说法,液态金属是一种采用一体成型(而非现在主流的削切)工艺的合金,它拥有极高的结构强度、特别的色泽、极为光滑的表面和环保的优势(生产过程中废料少)。但目前来说,关于它的很多物理特性还是个迷,其生产成本也是居高不下。顺带一提,即使到了液态金属这种有些“科幻”的层面,金属对无线信号的遮断作用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只要是金属手机,必然有上下的塑料“三段式”后壳或者信号溢出带(俗称“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