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6年就要到了,但已经火了2年多的短剧赛道,如今依旧热火朝天。
近日有消息源透露,继喜番免费短剧App后,快手方面即将推出第二款短剧App吉福短剧。据称,吉福短剧同样主打免费模式,并覆盖全品类热门题材。

面对短剧这块日渐庞大的蛋糕,快手持续加大投入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据相关预测,2025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有望进一步增长至85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2%。而且近年多个大厂都在加速布局独立短剧产品,毕竟相比主站繁杂的内容体系,独立App更容易带来沉浸式观剧体验,也更能强加用户的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短剧如今已是大厂的标配,但金字塔尖的位置仍独属于红果短剧。在QuestMobile公布的相关数据中显示,截至2025年3月,喜番免费短剧月活为426.9万、月人均使用时长6.32小时,但红果短剧的月活已经达到1.7294亿、月人均使用时长则为19.36小时。从这个角度来看,快手近期此举似乎有几分大号练废了、要开小号之意。

但问题是从目前来看,作为新产品,吉福短剧与喜番免费短剧的差别并不大。所以快手想要通过推出吉福短剧再建一个流量入口、巩固生态壁垒,或许并不容易。毕竟如果堆产品数量的做法有用,微信可能早就被层出不穷的社交产品淹没了。
事实上,即使是红果短剧,在开小号这件事上也不顺利。今年早些时候红果方面曾相继推出木叶、咸柠这两款独立短剧产品。但时隔半年不到,咸柠短剧便已转型、不再“全都要”,而是成为“红果旗下专注于漫剧内容的独立消费场景”,以及业内首个定位漫剧品类的独立产品,试图用差异化来拯救自己。

其实快手踏足短剧的时机并不算晚,甚至要比抖音更早。早在2019年,快手便打造了“快手小剧场”,成为国内首个系统化运营短剧的短视频平台。随后在2020年,其发布“星芒计划”分账政策,以流量补贴+现金分账的方式吸引创作者入局,并逐步建立起从内容生产、分发到变现的完整短剧生态。到了2021年,快手推出短剧厂牌“星芒短剧”,进行高品质内容的布局。
而且众所周知,短剧的主力用户集中在下沉市场,这其实也与快手的用户画像更契合。于是从《东栏雪》到《长公主在上》,快手几乎承包了行业早期绝大部分的爆款内容。
那么为何抖音可以捧出红果,可快手的喜番如今却连千万月活都还没实现呢?
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或许是战略决策的失误。众所周知,短剧兴起之初,小程序短剧与付费短剧是主流,因此也造就了诸多暴富神话。作为最早入局的平台之一,快手同样是通过小程序短剧和付费短剧占据先机。但或许正是因为曾手握先机,就使得快手未能“高瞻远瞩”地看到免费短剧,以及独立短剧产品的崛起之势。
据了解,作为快手首款独立短剧产品,喜番上线时间为2023年12月,彼时市面上包括红果在内的各色短剧App已超过20款。而且直至2024年初,快手依然在坚守付费短剧。彼时快手短剧负责人于柯就曾透露,2024年快手的战略重心依然会放在原生付费短剧上。

另一方面,尽管快手自身也是短视频巨头,但抛开他们与抖音的差距不提,字节旗下还有今日头条等流量池。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短剧终究归属于影视行业,这也就意味着IP储备是影响参与者输赢的重要因素,可这恰恰又是快手的短板。
如今抖音有番茄小说、百度有七猫小说,“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背后的大厂中,也不乏坐拥自己IP库的存在,都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构建“IP-短剧-流量”这一闭环。
相较而言,快手则大多依靠外部合作来完成IP供给,在稳定性上略有欠缺,甚至可能会“兵行险着”。比如此前在今年2月,映宇宙旗下短剧平台快创便向喜番发出警告函,指责后者擅自上架、并传播其多部短剧作品,甚至在收到相关侵权通知后仍不调改。

总而言之,一步踏错步步错。当红果的优势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之时,跟在他身后的喜番也好、吉福也罢,自然就难有好日子过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