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消委出手,直指共享充电宝所有痛点

身为“刺客界”的元老,共享充电宝背刺消费者的话题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在热搜上。共享充电宝上热搜的理由,无非是价格高昂、计费方式不合理、易借难还、电量不足,而针对上述问题,成都市消委会出手了。

消协出手了,共享充电宝的痛点终于有的治

日前,成都市消委会今天发布《成都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围绕计费透明、归还保障、投诉响应等方面,提出了七条措施,并且美团、怪兽等8家提供共享充电宝服务的企业已签署这一公约。


具体来说,该公约要求企业提供不少于5分钟的免费使用时长,计费时间单位压缩至15分钟以内,并且首个计费单位仅在超出免费时长后开始收费,还要避免四舍五入“凑整”导致的超额计费。同时,共享充电宝出借时电量不得低于50%。


此外针对“网点少、柜满”等非用户原因导致的无法归还问题,核实后可暂停计费。而因为设备故障或不可抗力无法归还的,则要免除此次使用费用。

消协出手了,共享充电宝的痛点终于有的治

不仅如此,公约还要求厂商在设备、官方页面公布客服电话,开通在线客服通道,确保消费者投诉48小时内受理、并提出解决方案,已提升纠纷处理效率。此外产品在出厂前需抽样检测,并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需要对异常设备及时回收检测,避免老化、破损设备流入市场。


如果这个公约全面铺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末日可能就要到了。


这是因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商业逻辑其实是建立在“急”这个基础上,作为一种应急服务,它满足了用户随时接入互联网的需求,让用户不会再因电量不足而无法收到微信消息或是错过热点。


一旦用户有着迫切的需求,自然也就有了妥协的空间。比如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超过半小时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算,这种向上取整的做法,就是共享充电宝厂商获取超额利润的典型方法,尽管它并不合理,可用户长期以来却默默接受了。

消协出手了,共享充电宝的痛点终于有的治

用户接受不合理的计费方式,不就是因为共享充电宝是确保手机不关机的有效途径,为了避免因没电导致错过重要信息,用户就只能支付不合理的溢价。成都市消委会要求共享充电宝厂商提供不少于5分钟的免费使用时长,以及将计费周期压缩在15分钟以内,必然就会极大程度地降低ARPU,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营收。


要知道随着高硅电池的出现,当下主流中高端手机的电池容量已经来到了7000mAh左右,相比过去的4000、5000mAh有了显著提升。手机电池容量的增长让续航能力立竿见影地提升,进而就让用户面临“电量焦虑”的情况逐步减少。


用户的需求减少,已经直观地反映在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财报中。怪兽充电在今年年中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其充电宝业务全年营收为13.85亿元,同比下滑超过51.72%,较上一年度的28.69亿元相比、近乎腰斩。

消协出手了,共享充电宝的痛点终于有的治

接下来的保障出借电量,更是会让共享充电宝厂商如鲠在喉。曾有网友表示,自己将共享充电宝的电量全部用完后,手机也只充进去了30%的电量。这是因为在高强度的使用下,共享充电宝普遍存在电量虚标的问题。


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正极和负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让带电的锂离子在电解液中来回穿梭,使得化学键放电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但可供循环的锂离子会随使用而衰减,也就是所谓的循环寿命。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宝行业普遍采取代理商模式,后者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自然会倾向于将充电宝用到报废。


简而言之,用户以为自己借了一个10000mAh的共享充电宝,但实际充电宝的100%可能只对应3000mAh电量,这无疑就会让用户白白花了冤枉钱。

消协出手了,共享充电宝的痛点终于有的治

至于说共享充电宝的易借难还,有些其实还真不是厂商有意为之。由于共享充电宝的点位往往集中在商圈附近,以至于就会出现越是在繁华的地段,归还的充电宝也会相对集中。现在成都市消委会要求厂商在面对用户无法按时归还充电宝时,不能以非用户原因继续计费,又遏制了共享充电宝厂商赚钱的小伎俩。


成都市消委会的多管齐下,让共享充电宝厂商就只能将充电宝的实际电量变现,这可没什么想象空间。长此以往,共享充电宝厂商恐怕连小而美都做不到,而是会像BBS等产品一样被时代淘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