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允许AI二创,创作者向抖音发起抗议

就在许多AI厂商为版权纠纷苦恼时,抖音也惹上了麻烦。


近日有部分创作者反馈称,在发布视频时发现抖音发布作品页面的高级设置中,“允许作品被他人AI创作同款”为默认开启状态。很快此事件就引发热议,对此抖音方面回应称,“在视频编辑页面将这个关闭一下,后续就是默认关闭的状态,平台的功能也在持续优化中,对于反馈是否对原创作者造成侵权,会如实记录反馈。对用户造成的不好的体验,非常抱歉”。

作品被默认允许可以AI二创,创作者向抖音发起抗议

抖音为什么会默认创作者允许作品被AI二创?是不知道、不看重原创和版权保护吗,显然不会。恰恰相反,从上线原创保护中心到升级原创识别体系,近年来抖音在不断加强对原创的保护力度。


那么抖音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答案或许绕不过取舍这两个字。


众所周知,不久前OpenAI发布了新一代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 ,并基于此推出同名独立应用。而Sora颇具特色的客串(cameos)功能,就引发了一波AI搞怪视频创作热潮。就在OpenAI CEO奥尔特曼坐上东北炕头上啃烧鸡的画面出现前,对《甄嬛传》、《凡人修仙传》等经典和热门影视作品进行“AI魔改”,就已经是抖音上的一大趋势。


抖音默认创作者允许作品被AI二创,无疑是想借此吸引更多用户来使用自家的AI工具。

作品被默认允许可以AI二创,创作者向抖音发起抗议

同时,抖音此举多少也有为自家AI模型收集更多语料的打算。毕竟当下不论海外、还是国内,诸多厂商都在用各种方式向用户、创作者寻求训练模型的语料。而“用了AI工具就代表同意将相关素材授权给平台去训练AI”,就是被诸多大厂常用的方式之一。


例如不久前因使用用户照片训练AI,Facebook的新功能就曾引发争议。据了解,该功能会扫描用户相册中的照片和视频,并将其上传至云端,再通过AI生成“有趣的拼贴和创意编辑作品”,例如照片拼贴、回顾视频、AI风格化重绘等。在相关服务条款中显示,如使用该功能并将AI生成的作品发布分享,Meta方面就会将这些内容用于AI模型训练。

作品被默认允许可以AI二创,创作者向抖音发起抗议

另一方面,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则,抖音此举背后或许也指向了原创内容之于平台和创作者的价值差异。


具体而言,由于抖音等平台的运转基于流量,而且原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想让一个好的创意被更多人看到,还需要通过多级节点的传播,所以抖音虽然希望有源源不断的原创创作者,但是如果每一份原创、创意只属于一个人,身为平台显然就很难实现原创价值最大化的。只有更多的人去效仿、二创,才能产生更大的流量。


换而言之,虽然都希望原创内容被更多人看到,但平台和创作者的需求并不一样。


而且客观地来说,即使不谈平台的需求,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不跟风其实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不跟风不仅可能就意味着失去流量,还有可能引去既有受众诸如“别人都能拍,怎么就你不能拍”这样的不满。


但问题在于,这一过程中也就难免出现将“蹭热点”当作内容创作圭桌的创作者,甚至有观点认为,抖音、快手等平台盛行的“拍同款”、“拥此音效”等功能,正在将模仿和抄袭包装成“学习”、“潮流”,本质上是在系统性地瓦解创意的价值。

作品被默认允许可以AI二创,创作者向抖音发起抗议

就算抛开对创意能力的冲击这一担忧,大量的跟风、二创内容之下,原创作者的利益势必就会受到影响。毕竟在部分跟风的人连动动手指、@一下这种事情都不愿意做的情况下,又如何指望原创可以从开放授权中获得收益呢?事实上,原创作者甚至可能不是创意的最大受益者,例如在变装、搞笑等领域,就经常有效仿者比原创更火的情况出现。


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创作者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原创这件事情上,平台与创作者其实还有更深层的矛盾,但鉴于侵权者这样一个第三方的存在,矛盾以往并未直接摆在明面上。如今抖音自己下场,默认创作者允许作品被AI二创,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是自己就扮演了侵权者的角色,创作者自然也就不能再忍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