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短剧、网文之后,字节跳动的“App工厂”再度启动。这一次他们聚焦在短故事赛道,不久前于抖音App中密集上线灵韵故事、桃夭故事、甜芒故事等,至少20款短故事小程序,搞出了一个“短故事矩阵”。
字节跳动此次推出的“短故事矩阵”延续了一贯的风格,也就是瞄准已经被友商初步验证过的场景,通过流量和算法的双管齐下,试图实现后发先至,从而复刻抖音、番茄小说、红果短剧的成功路径。其中,“灵韵故事”主打玄幻仙侠,“桃夭故事”专注古代言情,“甜芒故事”聚焦现代甜宠,可谓是主打一个面面俱到。
其实最先验证短故事具有商业价值的是问答平台知乎,自从2021年上市之后,这家国内最大的问答社区就一直深陷亏损的泥沼。为实现盈利,他们先后尝试了自营电商、软文广告、职业教育等方向,结果都收效甚微。在屡次尝试未果后,“上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这句知友曾经的调侃,在过去两年反而成为了知乎的救命稻草。
“编故事”是知乎社区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知乎用户“海贼-王路飞”,这位用户在知乎社区一共回答过244个网友的提问,但在TA的回答中却拥有上百种不同的人生经历。虽然“海贼-王路飞”最终被知乎以“内容均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属于伪造经历的行为”封禁,可TA得走红却激励了不少用户效仿,使得在知乎上创作网文故事成了潮流。
随后知乎“三大虐文”《宫墙柳》《行止晚》《洗铅华》的出圈,更是让知乎方面认识到有一部分用户确实会在这里看故事。当然,网文作为一个在PC互联网时代早期就开始商业化的成熟市场,知乎想要与阅文、晋江等巨头正面对垒毫无胜算可言。所以知乎因地制宜地选择了“短故事”这个细分领域,避开了竞争白热化的长篇小说赛道。
之所以说知乎选择“短故事”是因地制宜,其实是因为与其问答社区的属性息息相关。知乎社区的内容呈现形式依托于问题,这就导致创作者没办法通过连载的方式来创作网文,因此知乎上基本都是几千字的回答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字节跳动、知乎看重的“短故事”,其实与十年前的条漫热潮有着相同的理由,因为都是形式适应载体的体现。2016年前后,一批以条漫为核心的账号开始出现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它们通过插画来叙述故事,以情节来触动人心,在抖机灵的同时也强调视觉表现力。
条漫的走红是其阅读方式正好与触控屏手机的滑动操作契合,而短故事也是用户消费内容的方式变化之后,应运而生的载体。据《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在保持专注已经成为稀缺能力的情况下,一些创作者正是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开始主动精简内容体量。
如果说知乎探索“短故事”是顺势而为,那么字节跳动做短故事则是有意为之。相比传统的网文,短故事的特点就是篇幅短小精悍,故事性、轻量化兼而有之,更契合碎片化娱乐的特质,底层逻辑就与在抖音、快手上风靡的短剧几乎一模一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字节跳动的短故事矩阵能复刻知乎的“盐言故事”吗?其实字节跳动的短故事产品如今面临的挑战,要远比当初番茄小说、红果短剧更为严峻,但这并不是字节跳动自身的原因,而是短故事这个内容体裁的缘故。不同于动辄百万字的传统网文,其实短故事对于创作者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几千字的篇幅里塞入一个“强冲突、快节奏”的故事,这对创作者凝练内容的能力就有了极高的要求,“开篇抓眼球、结尾有反转”属于说得轻巧,真正实践起来可完全不一样。“甜宠虐恋”、“职场逆袭”、“龙王归来”固然好用,但也很容易让内容同质化。可反观知乎,他们当初之所以能做“盐言故事”,有赖于社区中的回答最多就几千字,因此也逼得喜欢编故事的答主带着镣铐跳舞。
更为致命的问题,是与番茄小说、红果短剧一样,字节跳动的短故事产品也选择了IAA(应用内广告变现),解锁后续章节需要观看广告。虽然看广告解锁内容不是什么问题,但它出现的会过于频繁。
有用户实测发现,即便停留在当前页面不动,系统也会不定时地弹出全屏广告。对于体量在几千字的短故事来说,频繁弹广告也就意味着阅读体验会支离破碎,即便是对广告再宽容的用户也很难忍受。
那么,字节跳动为何会设计出这样让用户失去耐心的广告展现形式呢?其实这是因为短故事的内容体裁,还做不到平衡广告变现与用户体验。传统网文和短剧能做广告变现是因为它们的内容量更大,用户往往会花费整块时间去体验,这时候插入广告是能被接受的。
可短故事过于短小精悍,且独立性高,用户是真的会“阅完即走”。如此一来,要是不频繁插入广告,用户看完一个短故事可能都不会被广告触达一次。
然而字节跳动可能也很难在短故事赛道做付费订阅。原因无它,就是因为缺乏用户基础。有了番茄小说、红果短剧的珠玉在前,字节系产品如今与免费其实已经高度捆绑。
简而言之,字节跳动的短故事产品在内容生产和变现上还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再多的短故事小程序未来也就只有“扑街”这一个结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