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AI摘要,谷歌被骂、百度为何无人关心?

作为谷歌转向AI搜索的代表,AI Overviews(AI概览)这个功能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诸多网站站长、内容创作者、出版商都指责谷歌的AI概览正在扼杀互联网流量。现在出版商们更是已经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向谷歌的AI概览“宣战”。

同样做AI摘要,谷歌被骂可百度怎么无人关心?

日前,《滚石》、《Billboard》与《Variety》的母公司彭斯克媒体集团(Penske)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起诉谷歌,指控其AI摘要功能未经许可使用相关新闻内容,导致其所获得的流量减少,进而损害广告与订阅收入。对此谷歌副总裁马克汉姆·埃里克森辩称,用户偏好正在从原始网站提供的“事实性答案”,转向由AI概览所提供的上下文摘要。


AI概览是由谷歌Gemini生成的摘要,会显示在谷歌搜索结果页面的顶部,由AI来帮助用户完成信息的筛选、分类、总结,并一步到位给出最终答案。由于不用动脑子也不用花时间,直接参考AI给出回答即可,所以用户转向借助AI工具来获取信息也是情理之中。


Ahrefs、皮尤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谷歌AI概览功能对于搜索结果页面点击率(SERP)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同样做AI摘要,谷歌被骂可百度怎么无人关心?

事实上,谷歌的转向并不让人意外,毕竟在AI时代,搜索的本质正在从“寻找答案”升级为“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他们只不过是顺应潮流。但流量变少就意味着广告收入降低,所以内容创作者自然就不乐意了,因为他们成了谷歌搜索转型的牺牲品。


如今一个有趣的现实,是在大洋彼岸的国内互联网行业,百度却并未受到非议。要知道在2024年的百度世界大会前夕,百度也推出了AI摘要功能,搜索结果不显示传统网页链接,而是通过结构化AI摘要呈现相关内容。到了今年,百度方面更是在桌面端和移动端全量上线“智能框”。

同样做AI摘要,谷歌被骂可百度怎么无人关心?

为何“百度也干了”,可国内的内容创作者就平静地接受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被出版商起诉是独属于谷歌的“幸福烦恼”,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并没有资格享受被内容创作者群起而攻之的待遇。


早在2019年年初,一篇题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曾在网络中引发大量关注,作者在文中指出百度搜索引擎的首页结果,有半数指向了百度自家产品“百家号”,而且其中有部分内容质量低劣或涉嫌洗稿。也就是说,百度正在利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推广自己的产品,中文世界最大的搜索平台变成了百度全家桶的内部导流工具。

同样做AI摘要,谷歌被骂可百度怎么无人关心?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时被口诛笔伐的百度,反而是一众互联网大厂里最后一个“建墙”的。百度从发力熊掌号到为百家号引流,其实是无奈之举,如果没有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他们可能早已沉沦。


放眼当下的消费级互联网,所有场景几乎都被瓜分殆尽,获取信息有微博、抖音、小红书,深度内容有知乎、公众号,娱乐有爱优腾,生活服务有美团、饿了么,软件分发则有各大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因此就使得手机百度的存在感十分稀薄。


不同于曾经去中心化的PC互联网时代,在Web 2.0以及此前的年景里,互联网生态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上的信息充分流动,搜索引擎由此也掌握了网友获取信息的渠道。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变了,孤岛化的App隔绝了信息的流动,让搜索引擎无法有效获取信息,“遇事不决问百度”就变得不灵了。

同样做AI摘要,谷歌被骂可百度怎么无人关心?

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掉队,其实是其依靠搜索引擎强势地位建立的生态,被App一步步掏空的结果。百度突然发现自己空有入口,消费级互联网的主要场景却都站满了友商。百度搜索即便能触达用户,却留不下用户,所以这家搜索引擎巨头的烦恼与其他厂商截然不同。


因此百度为自己开出的“药方”是百家号,也就是依托搜索引擎打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平台,希望借此来留住用户。只可惜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百家号难当大任,甚至引发了有关“百度搜索引擎已死”的讨论。相比之下,拥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谷歌则成功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此前知名互联网分析师Ben Thompson在阐释谷歌搜索为什么没有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抛弃时曾指出,谷歌对其搜索引擎进行了移动化改造,不再强迫用户点击链接,而是用类似App的呈现方式,改善了移动端的搜索体验。这种变化就使得搜索结果更加直观和直接,也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

同样做AI摘要,谷歌被骂可百度怎么无人关心?

不仅如此,谷歌更是及时选择了移动端优先的网页索引策略(mobile-first indexing),早在十年前就宣布未来将只根据手机版网站来进行网页抓取和数据索引。2024年他们更是一步到位,决定不再索引移动设备无法访问的网站。


为应对各种提供垂类服务App的威胁,谷歌还祭出金元战术,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初期就优化了广告平台,使得其更适合移动设备。而AdWords和AdSense等广告产品进行的改进,也是为了适应移动端用户的搜索习惯和浏览行为。换而言之,谷歌用广告主的钱笼络了内容创作者,让他们留在自家生态内,而非将创作阵地转移至X、Facebook、Instagram、Reddit等其他平台。

同样做AI摘要,谷歌被骂可百度怎么无人关心?

可作为对比,百度对于十余年前的那一轮内容平台浪潮反应迟钝。先是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一点号、搜狐号、企鹅号等平台,接下来是知乎、B站、小红书、抖音,这些平台用创作激励、流量分成将内容创作者全给吸走了。


在当年那个轰轰烈烈的自媒体时代,百度几乎是袖手旁边,直到发现内容创作者几乎流失殆尽,才后知后觉地推出熊掌号、百家号来试图亡羊补牢。当内容创作者不再依赖百度搜索引擎的流量分发来赚钱,自然也就对百度的AI摘要无感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