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豪爽“撒币”外,外卖平台也需要精耕细作了

在日订单数突破6000万后,淘宝闪购决定再次加大补贴力度,放话要在未来12个月直接补贴消费者及商家500亿。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还可以继续享受到两三块钱一杯、甚至还能更便宜的奶茶。


除了继续以“撒币”这种大开大合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之外,如今正斗得如火如荼的外卖平台也开始攻坚更细分、更垂类的市场。


近日有消息显示,天猫校园推出了全新的、专注于高校场景的外卖品牌“天猫校园外卖”,并已上线同名微信小程序,覆盖海南、湖南、山东、江西、四川、陕西、新疆多地的相关高校。

不止豪爽“撒币”,外卖平台也要“精耕细作”了

据了解,在使用体验上,“天猫校园外卖”小程序的点餐流程,与在美团外卖、饿了么、京东外卖等平台无异,用户选好餐品、填写地址和送达时间就可提交订单。而在供给方面,目前入驻该平台的商家中既有校内商家,也有学校附近的校外商家。为了快速拉新,部分商家还上架了特价商品。


另一边,京东外卖则开始发力To B场景。据日前京东外卖方面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其已与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在品质工作餐、节日福利、会务茶歇、市场营销、社会责任等领域展开合作,为其带来多场景、高品质的企业用餐解决方案,覆盖重点企业数量超15000家,涉及能源、金融、交通工建、制造、运营商、消费品及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领域。

不止豪爽“撒币”,外卖平台也要“精耕细作”了

至于美团,虽然看似没有新消息出现,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就会看到,其近年来押注的拼好饭,何尝又不是对性价比外卖这一细分市场的深耕。


至于外卖平台纷纷盯上细分市场的原因,除了试图借此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这个近忧外,或许还有抬高行业天花板的远虑。


毕竟外卖行业的增长焦虑,其实在京东入局、阿里加码前便已经存在。此前在2024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就曾坦言,美团已经到了“最大的拐点”,增量已经很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过去三十年,餐饮业如同一条汹涌澎湃、勇往直前的大河,餐饮企业如同大河里的一艘船,不需要怎么努力,自然能往前冲;而今年,这条河的流速变慢了,餐饮企业从趁势往前变成得自己发力划船”。


虽然当下烈火烹油般的市场竞争格局,为行业发展和革新注入了新的动力。例如随着京东外卖高举品质外卖大旗入局,美团、饿了么显然就更有动力让用户吃得安心。但放眼未来,外卖平台乃至整个行业终究还是要面临增长难题。


而不论是企业用餐、还是高校外卖,又或者是性价比产品……这些细分市场都蕴藏着极为可观的潜力。以高校外卖为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方面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就显示,2023年中国校园外卖市场规模达1025亿元、同比增长18.7%,预计2026年将突破1800亿元。

不止豪爽“撒币”,外卖平台也要“精耕细作”了

更进一步来说,通过深耕细分市场,业务布局广泛的美团、京东、阿里也就能够以餐饮外卖为支点,撬动更多的可能性。据天猫校园发布的《2025校园产业生态白皮书》显示,预计2035年高校在学规模将达7211万人,校园群体总消费规模达5.33万亿、年复合增长率9.6%。


此外有些细分市场的特性,也更契合部分外卖平台当下的发展现状与需求。例如对于入局时间尚短,仍需要时间发展运力体系的京东外卖而言,可集中配送的大体量企业用户订单不仅可以帮助冲单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运力不足的缺陷。


其实从先后将闲鱼、夸克等产品列为战略创新业务就不难发现,吸引更加年轻的用户是近年来阿里方面的一大目标。所以聚焦高校外卖场景,无疑就是这一战略的延续。至于美团为什么会选择重注拼好饭,则是因为其在下沉市场,以及40岁以上人群中的渗透率相对较低。


当然,细分市场尽管潜力巨大,有望为外卖行业来新的增量,但其之所以会被外卖平台留到现在才去发掘,显然并不是没有理由。事实上,在细分市场的吸引力背后,是远比大众标准化市场更为复杂的挑战。同样是以高校场景为例,骑手无法走入校园所带来的“最后100米”难题,便是摆在当下这一众平台面前的挑战之一。

不止豪爽“撒币”,外卖平台也要“精耕细作”了

可话又说回来,这些细分市场也正是因为更难啃,才有能会为外卖平台带来加更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说到底,在摘完了低垂的果实后,即使剩下的果子再高、再难啃,这些外卖平台也必须迎难而上。展望未来,这个市场的竞争或将不再是GMV的粗放比拼,而是垂直、细分场景渗透效率的较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