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厨”与MCN之争,已经掀开了MCN危局的一角

网红与MCN机构分道扬镳的故事,又一次上演。


2024年12月,以特级厨师隋坡探店为主要内容、在全网拥有超过400万粉丝的知名美食账号“特厨隋卞”停更,疑似陷入解约风波。随后在今年3月,“特厨隋卞”账号幕后MCN发布视频、正式宣布结束与隋坡的合作,并透露后续将把账号“做成开放式平台,邀请更多烹饪大师来探店做菜”。5月隋坡“换号重生”、以新账号“特厨隋坡”复出,并在多个平台恢复内容更新。

“特厨”与MCN之争,掀开MCN危局一角

就在外界以为此事会就此告一段落之时,近日“特厨隋卞”账号幕后MCN却接连发布多个视频,直指隋坡违反协议、发布违约侵权视频。


例如在一条题为《敦促手艺人隋先生立即停止违约侵权行为》的告知书中,MCN方面主张隋坡并非天生网红,并表示,“为将隋先生从一个素人打造成网红,我司投入了数以百万计的资金”。同时其还透露双方曾约定在合作协议到期后,隋坡在规定年限内不得从事与该协议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即互联网短视频、直播业务)。


与隋坡一同重起炉灶的编导“小李”,则在日前发布的视频及相关动态中表示,“对于账号来说隋老师无疑是灵魂人物”,并透露此前在价值数万元的商单中,隋坡仅能分到500元。站队隋坡这边的网友,也在评论区对这一MCN极尽嘲讽,称“鸡总以为是自己把太阳叫出来的”。


虽然截至目前双方孰是孰非尚未有定论,但显而易见的是,这家MCN在身为“素人”的隋坡成为百万网红的过程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是此次风波中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此事后续走向的重要因素。

“特厨”与MCN之争,掀开MCN危局一角

这或许为外界探寻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提供了思路,那就是如今MCN的日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好过了。


根据克劳锐发布的《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国内MCN注册数量增速不断下降,2024年注册量达26200+、净增绝对值不足千家。同时该报告中还表明,虽然2024年有半数MCN实现了营收增长,但实现净利润上涨的MCN占比却不足30%,营收、利润双增长的MCN占比更是不足10%。而增收不增效的现状,也促使诸多MCN开始调整经营预期,比如大家不仅会更加注重实际效率,还会通过精简团队来提高效率。


众所周知,MCN与网红可谓是相辅相成,其中前者通过为后者提供成长的资源,以期在后续获得更大的回报。但这一模式能够成行的基本前提,是MCN不仅要培养得出网红,还得能将他们留下。


但事实已经证明,许多MCN正在失去头部网红。以此前在业内以“十万主播”这一标签广为人知的无忧传媒为例,除了近期“分手”的刘畊宏之外,过去数年间,奥运冠军、体操运动员李小鹏和管晨辰,以及足球评论员刘建宏、歌手组合水木年华等人也已陆续离开。

“特厨”与MCN之争,掀开MCN危局一角

其实这不难理解,毕竟在行业的早期阶段,一切都还模糊未定时,网红单打独斗难免会处处碰壁,此时就需要MCN的资金、资源帮扶。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可供网红选择的MCN变得更多,行业规则也逐步完善,相关信息也会更加透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网红、尤其是已经具有一定粉丝量的网红而言,MCN所能够提供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以商务资源为例,随着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商业合作渠道越来越完善,MCN所掌握的不对称信息优势不断缩小。而在内容创作方面,随着各平台相继发布各类AI工具,并通过AI赋能算法优化、投放推荐等能力,创作者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更不要提甚至有部分MCN走上歪门邪道,破坏了行业的风评。此前在2024年12月,央视新闻的相关报道中就曾指出,一些MCN机构的盈利模式为低价诱导新人签约,然后严苛执行,最后再高价索赔。


另一方面,在流量红利期,网红的发展空间更大,MCN也能随之顺风起飞,此时大水漫灌、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也能行之有效。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网红就面临着更大的流量压力和变现难题。

“特厨”与MCN之争,掀开MCN危局一角

以直播带货为例,随着行业增速开始放缓,头部网红也不能幸免。根据艾媒咨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速从2018年惊人的600%骤降至2023年的40.48%,到了2024年则降至15%。更不要提随着达播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电商平台和商家也开始越来越倾向于店播。


对于网红而言,当现有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时,寻求新的合作机会就成为了必然的一个选择。事实上,虽然目前无法知晓除了“只能分成500元”外,导致隋坡出走的原因还有哪些,但新账号“特厨隋坡”的上线,显然已经证明这家MCN没能为其提供无法替代的价值。


总而言之,当凭借网红来赚钱的MCN既难以吸引更多网红加入,也难以帮助现有网红赚得更多时,日子自然不会好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