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方面发布公告称,文章标题是用户识别文章内容的首要依据,但近期有部分运营者发布的文章标题具有一定混淆性、煽动性或夸大性,容易导致用户对文章内容产生误判、影响其阅读体验,因此建议运营者在创作内容时使用更加准确、清晰、能体现文章内容主旨的标题,同时其将持续巡查,一旦发现违规内容将根据具体违规程度做出相应处理。
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方面透露,文章标题具体违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混淆官方类,例如非官方通知或者政府公告,但标题语气措辞、格式内容都与官方通知高度相似,或以知名媒体/政府/机构为噱头,隐藏关键信息、对用户造成误导,从而获取流量;煽动蛊惑类,例如标题使用煽动语气无依据地夸大事件的严重程度、紧急程度和影响面,或强调事件来源特殊、看完即删,诱导用户点击等;生活&养生&常识夸大误导类,例如标题以绝对化、恐吓、以偏概全等方式去夸大某一类物质或行为的危害/好处,煽动用户要/不要去做某件事,或杜撰、编造发布违背生活常识的奇闻轶事等;公众人物负面误导类,例如名人明星负面信息相关标题的表述含糊不清造成误导,或蹭社会热点、标题封面均不交代清楚具体人物信息,和其他同名公众人物造成混淆等;对抗类,例如标题采用空格、生僻字、火星文、特殊符号/标点等绕开、规避、对抗内容审核规则的监管,或标题为单个数字/字母/符号的无意义内容等。
据悉,除了对文章标题进行规范治理外,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还持续对网络辱骂行为、过度营销类内容等进行规范治理。其中,网络辱骂行为是指运营者利用公众号群发发布针对特定个人或群体的嘲讽讥笑、恶意评价、诅咒谩骂信息,或性别对立、阶层对立、地域歧视等辱骂言论信息,或未经允许公布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照片、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攻击谩骂等。
过度营销类内容则是指运营者发布的营销内容中含有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描述,容易对用户造成误导甚至是财产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虚假招聘类文章、虚假AI课程类文章、非法医疗服务文章等。
对此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方面强调,“请各位运营者遵守相关规范,提升内容质量,与公众平台共同保障用户良好的阅读体验,维护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容生态,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视听空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