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App的功能迭代俨然已经成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久前在微信的8.0.47版本更新中,就下线了发现页中的“摇一摇”功能,并用“听一听”取而代之。
对此腾讯客服回应称,“发现页‘摇一摇’入口替换为‘听一听’,‘摇一摇’中的摇人功能目前已下线,但您可以在‘听一听’功能内使用‘摇一摇’识别歌曲与哼唱”。
公开资料显示,微信在2012年9月推出的4.3版本中首次加入“摇一摇”功能,至2024年已超过11年的历史。这一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摇动手机,随机找到附近或者全国其他用户、进行社交互动,同时也支持用户传输图片或参与一些活动,堪称是陌生人社交的利器。
或许有些未经历微信早期阶段的朋友会感到疑问,作为如今国内社交赛道当之无愧的王者,微信最鲜明的定位是熟人社交,其所打通的关系链中充满了亲友、同事、同学、客户等各种熟人关系,这样一款产品为什么会有摇一摇这个功能呢?
其实这是因为“摇一摇”所代表的,是陌生人社交场景中存在大量兴趣交友、恋爱交友等需求,对于早期的微信而言,这有助于其在熟人社交场景之外进一步获客。通过相互“摇一摇”,哪怕是相隔几千公里的人也可以成为好友、进而展开深度社交,而这则是通过熟人社交网络难以实现的。
同时,在各类通用社交,乃至垂类陌生人社交产品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摇一摇”也是微信的一种防守策略,即“人有我有”的逻辑的体现。事实证明,微信“摇一摇”曾颇受用户欢迎,例如此前在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推出的摇一摇红包活动就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曾创造了8.1亿次的摇动记录。
那么如今微信为何又要下线这个功能呢?据腾讯方面发布的相关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账户数达13.36亿、同比增长2%。相较之下,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表明,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79亿人。
虽然13.36亿这个数字中包含了海外用户,但作为“国民级App”,微信在国内市场显然已经达到天花板级别。而这一点,从微信已经降至个位数的增长便不难看出。
微信如今庞大的用户体量,也意味着陌生人社交能为其带来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尤其是在用户规模绝对值方面。而且与能够借助增值服务等方式实现商业化的垂类陌生人社交平台不同,熟人社交属性突出、且没有建立起用户付费心智的微信并没有,也无法将陌生人社交进行变现。
再加上监管难度,如今在收益不及风险的情况下,微信自然是及早脱身为好。总而言之,下线“摇一摇”显然是微信权衡利弊的必然结果。
其实微信摇一摇的下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陌生人社交赛道现阶段的困境。虽然包括MUS、可话、派对岛在内,近年来这个赛道的新玩家并不少,甚至在大模型的风潮下,还诞生了BenBen这样号称主打智能社交的产品。不过入局者虽然不少,但鲜有真正闯出名堂的。
至今在陌生人社交赛道称得上头部的,仍是挚文集团旗下的陌陌、探探,以及Soul等“老玩家”。就算是手握微信的腾讯,也曾多次折戟于此,其先后推出的猫呼、轻聊、欢遇等产品就早已沉寂。
而且即使是陌陌、探探,以及Soul,现在也都面临着用户增长缓慢、甚至是倒退的局面。其中以陌陌为例,2023年第三季度其付费用户总数为780万、同比下滑60万。同时继2023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后,陌陌的月活用户数据在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再次被隐去。
目前公开数据中可以查到的陌陌月活用户数,还停留在2023年第一季度,为1.07亿、较上年同期的1.11亿略有下滑。事实上,陌陌月活停滞在1亿附近已经很久。要知道早在2018年第四季度,其月活用户数便已达到1.13亿。也就是说时隔五年后,陌陌在这一数据上不进反退。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对于用户来说时间终归是有限的,或许陌生人社交的需求仍在,但如今在短视频全方位的“喂养”下,暂时不社交好像也没失去什么。正如硅谷产品大师Paul Buchheit所说,最好的产品会让人一旦用上,就再也无法想象没有它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如今相比陌陌、Soul,用户更难以离开的似乎是抖音、快手,乃至微信。更别提陌生人社交平台至今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那就是用户可能会因为爱好、习惯等共同的原因而熟悉,可一旦熟悉后往往又会则会离开最初的平台、转向微信和QQ等熟人社交平局。即获客后,还有用户留存这个难题需要解决。
要知道,社交无疑是典型的toC产品,用户量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个数据做支撑、其他都是空谈。更进一步来说,在商业化方面,整个陌生人社交赛道如今主打的,依旧是“解锁、送礼物、会员充值”这套增值服务和直播打赏的玩法,几乎没有什么新花样。
君不见,虽然挚文集团在2023年第二季度结束了连续13个季度的营收同比负增长,并在后续的第三季度再次取得超预期的表现,但究其原因却是降本增效。
总而言之,用户的陌生人社交需求或许永远存在,但最好的那款产品似乎至今还未问世。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