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联合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汉仪字库、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机构,共同发起了“汉字守护计划”公益行动。据悉,各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并加大投入力度,加速贯通生僻字数字化全链路,旨在助力破解生僻字使用难题,重焕和传承生僻字背后积淀的中华传统文化。
此前,该计划于4月20日世界中文日上线“生僻字征集”小程序,面向公众征集无法输入的生僻字,迄今已有2500多万人次参与,提交生僻字16800个。经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初筛,其中有457个生僻字尚未获得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编码,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或文化价值,需要读音、释义和用例佐证等更多赋码依据,才能被标准收录。
日前腾讯方面在创立25周年暨汉字守护计划上线一周年之际,正式上线使用腾讯文档表格制作的“救字文档”,并支持用户低门槛参与,进一步助力提升申请编码资料的考证效率,为这457个生僻字收集更多佐证材料。如用户在古籍、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中发现这些文字,都可以将相关信息拍照、填写至“救字文档”。据悉,这457个未编码生僻字中,地名用字328个,占比72%,人名用字66个,占比14%。
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中文信息研究室主任黄姗姗对此表示,“生僻字征集小程序以创新方式为‘收字’提供高效支撑,特别是此次筛选的457个未编码汉字,更多来源于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和鲜活的社会生命力。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正全力优先开展此批汉字的考证工作,加快推动编码,扩容国标字库”。
腾讯输入法部总经理鲁剑则认为,“汉字守护计划关注全链路,‘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初见成效,核心在于以民生与文化为出发点,以数字科技汇聚公众向善之力。此次开发‘救字文档’,希望发挥平台的连接作用,让这些未编码汉字尽早拥有‘数字身份’。同时,腾讯搜狗输入法将继续务实推进生僻字解决方案在金融、医疗等民生场景落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