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联合发布《2020微信县域乡村数字经济报告》,该报告从县域乡村的用户群体、生活方式、政务服务、扶贫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总的来看,在缴费使用方面,微信方面的市场份额有着明显优势;在生活方式方面,使用微信及其相关附属产品已经成为了部分县域及乡村用户的日常;在政务服务方面,相关微信小程序的总量愈发庞大;在扶贫工作方面,相关助农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数量正逐步增多。
在缴费使用方面,微信方面的市场份额有着明显优势。数据显示,在乡镇及农村,首选微信作为支付方式的用户占比达78%,在县城占比高达83%,均高于城市用户的76%,全国县域及乡村用户用于微信支付的月平均金额达到2650元。其中,湖南、西藏、广东、云南、贵州的县域及乡村用户最爱用微信进行生活缴费;县域及乡村用户使用微信进行医疗服务主要用于预约挂号、医疗费用结算、医疗卡绑定等。
在生活方式方面,使用微信及其相关附属产品已经成为了部分县域及乡村用户的日常。数据显示,县域及乡村用户习惯用小程序进行交通出行、获取新闻信息、网络购物等,通过小程序“智慧出行”。其中,县域及乡村用户最关注政府服务类、新闻资讯类、兴趣爱好类等类型的公众号,有超过半数的26岁至60岁的用户都关注了政府服务类公众号。
在政务服务方面,相关微信小程序的总量愈发庞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微信政务小程序总量已超过6万个;政务小程序累计服务人次近360亿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5倍。根据报告数据,浙江、海南等省份的县域及乡村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做政务缴费的比例最高。同时,基层用户使用微信办理政务主要集中在社保查询、公积金查询、证件办理预约、税务服务、公证申办等高频服务领域。
在扶贫工作方面,相关助农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数量正逐步增多。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平台上已有扶贫助农公众号近2万个,同比增幅28%;2020年扶贫小程序增至2600多个,增幅达50%。同时,数字化也已下沉到“三区三州”等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报告显示,2019至2020年1-8月同期,“三区三州”的微信支付小商家数量累计增长91%。其中,在2020年4月,“三区三州”的微信支付交易笔数超过历史最高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