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长租公寓”,你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未曾奔波寻求租房的朋友估计会第一时间想到“涂料污染”等负面报道,而正在新城市找个落脚点的年轻人,可能会想到自己在蛋壳、如家、青客等平台上反复对比的房源;而已经通过长租公寓安定下来的朋友则可能会琢磨起下个月的房租,以及如何抽空寻找房租更划算,空间更惬意的新房源。
事实上对于长租公寓这个并不算新的新生事物,尚未尝试过的朋友往往会有各种担忧,而已经接触的则逐渐视其为寻常。
在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接受长租公寓这种租住模式时,日前有消息显示,青客公寓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文件,成为国内这一行业中首个提交IPO申请的品牌。然而无论是青客公寓公布的招股书,还是长租公寓行业本身所受到的质疑,也都让相关新闻下的评论出现了大量“不看好”的声音。
【便宜实惠vs甲醛暴雷,想爱长租公寓不容易】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青客公寓定位地铁边、租得起、有管家的青年公寓,立志为1000万青年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其所采用的,是“五年一租”的方式租赁闲置房源,进行再设计装修后,大部分房源按照原有房间数进行出租,而部分面积较大的客厅则会隔成房间,一个房间的租金为800-1200元。事实上,这也是上大多数同类企业所采用的运营模式。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长租公寓确实实现了房源方面的资源整合,令租户可以更快捷便利找到合适的租住房源。而其面向房东的“五年一租”以及对相关改造,也令出租房有了更大的溢价空间,这才使得其能够实现较为经济实惠的价格,以及高灵活度的押一付一租房模式。需知在传统租房环节中,押一付三和押二付三乃是常规操作,由此所带来的租客成本过高,往往会迫使其转而选择风险较高的合租或地段偏僻、破旧的房源。因此对于租客会接受这种模式,也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长租公寓这种方式所面临的质疑声也源源不绝,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装修材料品质,以及装修后空置时间的疑虑。此前,新华每日电讯曾报道称,“为提高房屋周转率、缩短空置时间、节省成本,不少租赁企业从收房、装修到租客入住的周期甚至不足1个月,且使用的装修材料问题重重,没有经过验收合格就强行出租”。除了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外,更让消费者乃至监管机构紧张的,还有长租公寓的“以贷抵租”,甚至“暴雷”隐患。也正是因为这些普遍或极端的隐患存在,使得长租公寓企业会受到外界的质疑。
然而到这里为止,长租公寓还只是受到目标用户围绕服务质量的质疑和抱怨。但当青客公寓招股书中公布其运营数据后,其最核心的商业模式,则受到了资本层面的质疑。
【连年亏损vs长尾效应,想让资本认可不容易】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收房租应该是个稳装不赔的买卖,然而根据青客公寓的招股书显示,其在2017和2018财年的运营利润分别为-1.9亿元、-4.26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9个月时间里,运营利润为-3.48亿元,上年同期则是-2.89亿元,2017和2018财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与-4.99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9个月净利润为-3.73亿元,上年同期为-3.23亿元。由此不难看出,青客公寓仍旧处于大幅亏损状态,且金额有着越来越大的倾向。
不过倘若我们稍加思考,则不难解释其亏损原因,譬如“五年一租”所需付出的成本,以及设计装修租房成本等前期性投入,都是将成本压力集中在了最初阶段。因此如果乐观地估计,当后续企业运营稳步发展之后,前期成本投入的长尾效应将愈发明显,也就越容易形成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愈灿烂的局面。
然而,资本方是否能接受这种思路则还有待商榷。此前提交IPO申请的WeWork,同样是招股书中透露了巨额亏损,也同样是做着“拿房/写字楼-出租-融资-再拿房/写字楼”的商业模式,仅用了不到两个月,市值就从原来的470亿美元蒸发至150亿美元,并最终在10月4日正式宣布将推迟IPO。在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看来,对于烧钱铺市场的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投资者的态度也正在发生变化。
血淋淋的案例就在眼前,因此此番青客公寓能否顺利上市,其商业模式能否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似乎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上市不等于大结局,行业尚需强化监管。】
根据广州日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7亿多城镇居民中有20%长期租房,热点城市40%的常住人口长期租房,2.45亿外来人口中80%租房居住,“先租后买”也已经成常态化。此外出于小孩教育、父母养老、通勤便利等考虑,很多有人也会选择租房,其中大城市的租房比例甚至超过了50%。
在这一背景下,长租公寓凭借着统一的管理、整洁的装修,以及实惠的价格,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便利与保障。所以即便目前还面临种种质疑,但对于其目标群体来说,也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加具备竞争力。征途中航信托信托业务部总经理李晓梅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虽然目前住房屋租赁市场发展不健全、不成熟,但在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租房仍是有不少年轻人的首选”,“独立的、有品质的公寓产品,也将成为都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而对于这一行业中的从业者来说才是冷暖自知,新华社曾有报道援引一家已布局长租公寓行业的标杆房企负责人的话,“政策的变化、盈利模式不确定、培育期过长、缺乏团队人才,这都是我们碰到的困扰。”
一方面是切实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因此即便以青客公寓为代表的这类企业能够顺利上市,也并不意味着相关问题就已经得到了解决。或许以此为契机,行业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而围绕着长租公寓的配套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甚至用户维权意识,也将在后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只有在如今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完善,长租公寓行业或许才真正有可能走得更为稳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