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营业5小时,Costco何必局限美国的那一套

从8月27日上午开始,美国仓储式超市Costco的大名就在国内互联网上成为了热词,这家“收银排队2小时,进场排队3小时”的新店,凭借着远超预期的客流量——只到中午1点就在首日暂停营业。而与Costco所受待遇截然不同的是,越来越多外资零售连锁商超,却在国内市场节节败退。Costco能否坚持住“老牌”商超的运营模式?又或者,它来到中国市场后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呢?

nEO_IMG_微信截图_20190828194825.jpg


【火到惊动派出所,Costco被迫“限流”】


8月27日上午8式,Costco中国大陆市场首店在上海闵行正式开业。然而还没到8点,各地图App上其门前的道路就已经变成了红色,上午11点不到,Costco庞大的停车场也已经全部停满,还摆出了“停车需要3小时、排队买单需要2小时”的牌子。最后甚至还因为人流量太大,上海闵行派出所民警前往维持秩序,并提醒大家“理性消费、选择错峰出行购物”。

微信截图_20190828194746.png

然而到中午1点,该门店就因为超负荷不得不暂停营业。随后上海闵行公安分局发布相关公示,“基于华漕辖区朱建路235号COSTCO大型卖场开张,现场人流量车流量密集的情况,该卖场已接受公安建议暂停营业”。


随后在8月28日,Costco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从即日起将卖场内购物人数将控制在2000人以内,当地警方也会协助疏导卖场周边交通,同时Costco也在努力改善内部客流管理系统。随后上海公安局闵行分局发布微博称,截至9点30分,闵行区Costco开市客大型卖场周边道路无拥堵情况,交通流量正常,停车场1200余车次,卖场人流为1500余人次。

nEO_IMG_QQ截图20190828172014.jpg

由于首日开张就遇到紧急停业,不少网友调侃这个这家来自美国的最大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前没做好预习的功课。但实际上Costco在上海首家门店的选址,就已经可以说是做足了功课。据悉,早在2014年10月14日Costco就已经在天猫海外启动官方旗舰店,主要经营食品和保健品等品类,并且Costco亚洲区总裁张嗣汉曾对外解释称,“首家门店落户上海的决定,来自于Costco在天猫的运营经验”。


但似乎也仅限于此了,其在具体的运营方面还是坚持着北美市场的玩法。从开业首日的表现来看,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ostco显然对“中国市场”的认知还不算太够。


【但先要来谈谈,为什么我们喜欢Costco】


为什么Costco能如此受消费者的欢迎?除了新店开业本就容易吸引眼球之外,诸多业内人士还在深挖其核心优势。在Costco的北美老家,美国零售联合会旗下杂志STORES Magazine发布的2019美国零售百强名单中,虽然综合统计沃尔玛销售额最高,Costco排名第四,但是考虑到两个品牌门店数量,Costco单店销售额仅次于全球市值最高、线上零售强者亚马逊。甚至此前不少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涉足电商领域时,也都会强调向Costco学习。

nEO_IMG_QQ截图20190828155633.jpg

举例来说,Costco内部与其他商品琳琅满目的商超不一样,其货品种类虽然称得上充足,但具体到每个类目中可供选择的就没那么丰富了。据了解,Costco店内通常只有4000种左右的商品,每一个品类只精选2-3个品牌,不少还是自有品牌,但是根据其理念,这些品牌“尽力保证这些品牌一定是所有产品里面最好的”。而这一招俨然已经被类似网易严选等电商企业“偷师”,除了控制平台SKU种类,还取消了中间流通环节,直接将代工的优质产品进行精细化营销包装——以此妙计,网易严选上线半年的GMV就已经达到25亿。

nEO_IMG_timgCLDB40SX.jpg

再者,Costco以超高性价比著称。业内有一则未经验证的传言,Costco内任何商品一旦超过14%的利润就必须向CEO汇报,再经董事会批准。而Costco近5年的财报显示,其整体毛利率始终保持在15%以内,常年控制在11%,似乎也在验证这一传言。低毛利率和高品质的把控,使得Costco在用户心中的形象显然不错,其用户续费率高达90%以上。而在国内市场,雷军喊出的所有硬件产品利润永久性不超过5%,就源自Costco,而同样想效仿这种低毛利率、高用户黏性运营模式的,还有喊出要做“Costco+迪士尼”的拼多多。

nEO_IMG_timgP2DK6EG8.jpg

再加上Costco贯彻的“付费会员”机制,与“仓店一体”高效运营模式,大家会不难发现,在43年前设定这些规则的Costco,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如今国内市场所流行的“新零售”,存在某种不约而同的默契。


【在美放不开的拳脚,会想在中国施展开吗?】


中国的电商平台在向Costco学习商业模式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其已经不需要进行本地化。相反,在当下新零售领域中同样瞄准中产用户的品牌不少,例如如阿里孵化的盒马鲜生,而且这些品牌在商业运营上更加符合国内消费者所习惯的“送货上门”,并且已经开始快速布局。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连锁商超,在中国市场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nEO_IMG_timgJX2APLJQ.jpg

今年6月23日,苏宁国际宣布以现金48亿元人民币等值欧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韩国乐天玛特在华93家门店宣布向利群股份、物美集团出售,余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铺也彻底关店;一周前,21世纪经济报道称获得多位知情人士爆料,参与竞购麦德龙中国业务的分别是京东、腾讯支持的B2B食材服务商彩食鲜,腾讯支持的物美,以及阿里巴巴支持的苏宁易购;而沃尔玛则将在全国范围内关停至少14家卖场,并且其已经开始强调紧抓新零售风口,也陆续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


虽然此前很多观点认为Costco有着更高的效率、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品质、更深入地洞察消费者习惯,是一种领先43年的“新零售”,但由于限于美国市场过高人力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其未能实现线上线下商业模式的打通。那么考虑到中国市场在物流及电商等领域的先天土壤,Costco完全可以在这块新市场上与沃尔玛一样拥抱本土化,拥抱互联网,并进行更加深度的尝试及合作。


不然,可就真的太浪费国内市场这片沃土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