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信来说,当下最强显示技术已经“不值钱”了

9月26日下午,海信方面举行秋季新品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包括U7S Pro、E8S Pro、E7Q、G7 Ultra在内的多款电视和显示器新品。

对于海信来说,当今最强显示技术已经“不值钱”了

海信RGB-Mini LED旗舰电视UX


有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相关内容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U7S Pro其实在9月初的IFA展会上就已经首发过,它也是海信继“炫技”的超旗舰UX之后,发布的第二款RGB-Mini LED电视。同时也是海信首款采用二代RGB-Mini LED技术,且定位明显更加“亲民”的电视产品。


但半个多月前我们绝对想不到的是,RGB-Mini LED这个目前显示行业“天花板”级别的技术,在海信这边会如此得“不值钱”。


两款RGB-Mini LED电视齐发,海信已将新技术普及到次旗舰


因为就在这场活动中,海信不仅在国内正式发布了U7S Pro,而且还首次将RGB-Mini LED进一步“下放”到E系列产品线,推出了同样搭载RGB-Mini LED的E8S Pro。



请注意,我们这里的“下放”是打了引号的,因为虽然E系列在大家的印象里定位确实要低于U系列,但E8S Pro从核心配置上来看甚至要高于U7S Pro,在目前海信的产品序列里仅次于超旗舰UX。

图片3.jpg

具体来说,国内版本的U7S Pro采用了“黑曜屏Ultra”170Hz面板,搭载5760控光控色分区的RGB-Mini LED背光,支持最高4700nit的XDR Pro亮度,并拥有海信自研的信芯H7画质芯片。

图片2.JPG

此次的新品E8S Pro不仅同样坐拥黑曜屏Ultra面板、搭载信芯H7画质芯片,而且其RGB-Mini LED控光控色分区数量更是进一步增加到9360个,再加上0 delay背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电视在激烈动态画面中的细节清晰度表现,可避免传统Mini LED方案的光晕现象。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海信拿E系列的新旗舰“反杀”自家U系列的次旗舰,岂不是以下克上?


还真不见得。因为这两台电视的功能取向并不一样。其中,U7S Pro更偏向于纯粹的色彩、观影体验,所以它比E8S Pro多了全球首发的杜比视界2功能,可进一步优化影片的色彩、对比度和动态清晰度。且U7S Pro还拥有E8S Pro所没有的帝瓦雷音响系统,在调音风格、产品的“高端感”上会有额外加持。

图片4.JPG

相比之下,E8S Pro则更偏向于硬核游戏玩家以及“参数党”。它的光晕现象会更克制、内置了适配家庭NAS的“Super电影模式”,以及游戏定制模式。况且单看扬声器的参数,E8S Pro同样也是4.2.2声道设计,只不过没有帝瓦雷的LOGO而已。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反倒可以让喜欢自己搭配外置SoundBar、多声道家庭影院的极客用户,少了几分“心理负担”。


Mini LED“老技术”进一步下放,但也足够“降维打击”


以为这就完了?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既然海信都已经将分区数量更多的RGB-Mini LED“下放”到非旗舰产品线上,那么“普通”的Mini LED背光,在他们看来自然就属于更加“舍得”参与高性价比市场竞争的技术。

对于海信来说,当今最强显示技术已经“不值钱”了

所以,这就是海信E7Q诞生的原因。这款Mini LED电视使用超频版的信芯H6画质芯片,搭配黑曜屏Pro面板,支持最高330Hz的系统级高刷,以及仅1.8%的实测反射率。

图片1.JPG

不过最为重要的是,这款在海信看来的“低端”电视,它的Mini LED分区数量也高达4224个,而且是真正的物理分区,并非许多友商抠抠搜搜的“概念分区”。在此基础上,E7Q的屏幕峰值亮度达到了XDR 7000nit,无论分区数量、还是亮度等级,都已经是一些友商最新最贵旗舰产品的两倍左右。

对于海信来说,当今最强显示技术已经“不值钱”了

当然,这样的技术还能被海信“进一步下放”。所以也就同步迎来了G7 Ultra,一款采用其他品牌万元级低反射黑耀屏技术、搭载1152分区Mini LED背光,实现了XDR 2000nit峰值亮度和99% DCI-P3广色域的、4K 160Hz/FHD 320Hz双模电竞显示器。

对于海信来说,当今最强显示技术已经“不值钱”了

对了,它的预售价只需3288元。而作为对比,我们三易生活自用的一台4K 165Hz、HDR1600级别的显示器,当初的购买价格可是高达近20000元。

 

什么叫技术迭代、什么叫产业链碾压?海信这次就非常生动地给我们上了这一课。

图片5.JPG

有一说一,在如今这个国内电视市场竞争越来越高端化、基本只剩下了两家海外品牌与两三家国内品牌“神仙打架”的背景下,手握核心技术,具备自研芯片、自研屏幕能力的“含金量”注定还会继续上升。


至于做不到这些的品牌,那么被高端市场“边缘化”、只能去走单纯的“低价路线”,几乎可以说就是一个注定的结局。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