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三易生活在测试小米Watch S4 15周年纪念版时就曾指出,小米给这款“轻智能表”搭配了一颗超出行业常规水准的高性能主控,并在它身上实现了部分“全智能表”才有的功能特性,所以这本身就可以视作小米将要在国内智能手表市场“冲高”,重新推出全智能手表产品的一种预告。
如今看来,我们的这个猜测可能再次正确了。因为近日有爆料称,小米方面或正在准备一块新的智能手表产品,其电池容量达到了930mAh、支持独立eUICC芯片的eSIM技术,并运行HyperOS/Android系统。
初代小米Watch(左)终于有望迎来国内市场的正统后继产品
很显然,无论是从比通常全智能手表还要大了差不多一倍的电池容量,还是其疑似“双系统”的描述来看,小米的这款新表大概率会是一款高性能、高扩展性的全智能手表。
但这次吸引了我们三易生活注意力的,倒不是小米终于将在国内市场重新带回全智能手表产品,而是爆料中对这款新品进行描述时使用的一个名词。
那就是“支持独立eUICC芯片的eSIM技术”,它与大家更熟悉的、常见的eSIM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自然就需要知道,什么是eUICC芯片。所谓UICC,其全称是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即通用集成电路卡。它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手机“SIM卡”硬件部分的官方名称。也就是说,虽然平时总是“SIM卡、SIM卡”的说,但这个说法严格来说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张“卡”名称应该是“UICC”,而且不能叫做“UICC卡”。
但很显然,站在中文语境来说,UICC这个名字并不利于传播,也不如“SIM卡”朗朗上口。既然如此,“SIM卡”、或者说“SIM”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很简单,因为SIM、也就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块),本质上是对UICC功能层面的一种描述。大家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UICC指的是那张“卡”的硬件本身,而SIM则是运行在它上面、用以实现其功能的软件总称。
比如这张图的“eSIM芯片”描述就不准确,它其实是“eUICC芯片”,eSIM只是它的功能
既然已经明确,“UICC”就等于“SIM卡的实体硬件本身”,那么“eUICC芯片”是什么其实就很好理解了。其实,它指的就是“实体eSIM硬件芯片”,所以本文开头那句话,也就可以“翻译”成“支持独立eSIM硬件芯片的eSIM技术”。
图片来自小米IoT开发者官网
看起来是不是觉得很啰嗦?但这其实正是关键。
因为在我们查看小米的IoT开发者网站就会发现,在他们现在的手机产品里,其实普遍使用了eSIM功能来实现“小米漫游”业务,也就是所谓的出境套餐。但这些小米手机里的eSIM功能,“恰好”用的不是eUICC(即没有实体eSIM芯片),而是目前eSIM功能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TEE/eSE。
其实这就是高通几年前宣传过的iSIM,即直接靠SoC里的安全核心来模拟eSIM
TEE/eSE又是什么呢?通俗的说,它其实就是利用手机SoC里集成的安全模块,从软件上将其模拟成了一个eUICC芯片,可以发挥eSIM卡的功能。由于这些芯片内置的安全模块有着足够高的加密级别,所以它就可以满足eUICC应有的一系列安全特性。而且相比独立eUICC芯片,还有着功耗更低、不额外占用主板面积等好处。
因此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总结,就是eSIM功能其实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独立的实体芯片(eUICC),另一种就是直接将eSIM功能集成到手机的主控内部(TEE/eSE)。如果硬要说这两种方式哪个更好,那么从集成度、省电这些角度来说,当然是后者更先进。
那么这是不是说小米尚未发布的这款新表,就是用了一种“没那么先进的eSIM实现方式”呢?这就需要探讨一番了。
虽然从原理上来说,独立的eSIM芯片集成度没那么高,但考虑到现实和技术因素,独立eSIM芯片(或者说eUICC)也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优势。
一方面,大家要知道不管SIM卡、还是eSIM芯片,它们都是一种用于个人身份验证的硬件。也就是说,它是需要受到监管、且在上市前需要通过各种安全检测,以确保其难以被复制、难以被攻破,且不存在恶意的后门程序。
这样一来,使用独立的eUICC芯片来实现eSIM功能,就意味着需要经历严苛安全检查的是这颗专用芯片。因此站在厂商的角度来说,这就可能让他们可以更快地使用先进的主控方案,而不需要把主控芯片去做eSIM的安全检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缩短研发周期、减少可能泄密的环节,并且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
另一方面,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讲到,小米的这款新表会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吗?在Android的开源官网上,其实就可以找到明确的、关于eUICC模块的相关功能描述。
其中显示,只要是Android 13以上版本的系统,其实都可以在eUICC硬件上启用名为“多配置文件(MEP)”的功能。该功能的最大意义,就是可以让设备只需要一颗eUICC芯片就实现“多卡多待”功能,而且甚至可以令设备同时连接到多个不同的运营商。
要知道对于许多自带eSIM功能的智能手表来说,因为机身体积、天线数量的限制,信号强度往往难以达到手机的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小米能够率先实现手表上的多卡多待,或是让自家手表的联网信号强于其他竞争对手,那对于一些商务人士来说,说不定还真就是个很现实、也很有宣传价值的技术创新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