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元的小米桌搭机器人,“内涵”却绝不简单

就在7月3日,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在社交平台透露,小米手环8支持“桌搭模式”的系统版本已全量推送。至此,小米在不久前刚刚发布的“多功能桌搭”正式完成了对其所有兼容设备的适配,可以开始履行“让旧手环重获新生”的职责了。

199元的小米桌搭机器人,“内涵”却绝不简单

为了方便没关注这款产品的朋友们理解,我们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它。“小米手环·多功能桌搭”、或者说“小米桌搭机器人”,是小米方面上月针对小米手环推出的一款配件产品。


从本质上来说,它的电气结构其实有点类似蓝牙智能音箱。在其顶部的“头盔”结构里,有一个专门适配小米手环8、9、10代的安装孔位。只要将去掉腕带的手环主体“塞进去”,就可以通过内部触点实现桌搭与手环的充电和通信功能。

199元的小米桌搭机器人,“内涵”却绝不简单

在这之后,用户便可以将其组合而成的“桌搭”,当做一个小巧的带屏智能音箱使用。其不仅支持时钟显示、闹钟提醒、音乐播放时显示歌词等功能,而且还能切换不同的萌趣表情,即便是作为一个“桌面宠物”也足够有趣。


如何充分发挥旧产品的余热,小米带了个好头


不过在感叹小米这款不足200元的小物件的有趣之余,它的产品思路以及操作方式,也引发了我们三易生活的一些思考。


首先正如小米方面所说的那样,“多功能桌搭”适配的是小米手环8、9、10三代。从其本身的功能定位来说,其中8代和9代的老型号更是主要适配对象。


原因很简单,因为从产品属性来说,智能手环相比绝大多数智能手表,往往具备更小电池容量,以及更加简陋的健康传感器配置。这就意味着智能手环的电池更容易出现衰减,同时消费者也更有可能会出于追求准确监测的目的而淘汰旧手环,换用智能手表或其他更专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199元的小米桌搭机器人,“内涵”却绝不简单

在发布会上,小米方面就强调了其内置手环的供电触点


细究小米“多功能桌搭”的产品设计不难发现,当用户将老手环装配进桌搭的“头部”后,其内部的触点将会对手环进行持续供电,这就解决了老手环电池衰减的问题。与此同时,小米手环在“桌搭模式”下将专注于作为智能音箱的屏幕功能,健康监测传感器则不再运作,所以自然也就无所谓“准不准”了。


有趣的是,这让我们联想到了以往互联网上一些将老手机、老平板“再利用”的教程。比如宣称可以将旧手机安装特定软件后、当做行车记录仪,或是将旧平板改造一番变成智能音箱等。

199元的小米桌搭机器人,“内涵”却绝不简单

过去大家会觉得,这些方法很有创意、颇具实用价值,但看了小米的产品设计再回头来看它们就会意识到,这些“闲置设备再利用”的办法实际上也有许多问题。比如旧手机当行车记录仪时,可能会因为发热而并无法长时间拍摄,甚至有可能会因为持续暴晒导致安全隐患;而老旧平板电脑往往既没有远场拾音麦克风、也没有高品质的扬声器,真当智能音箱用,体验大概率会远不如正规品牌的入门级产品。


作为本就收藏了不少“古董设备”的玩家,我们对于数码产品的旧物利用向来持肯定态度。但小米这次的产品设计确实让我们意识到,对老款数码产品的二次功能开发,应该充分考虑到回避短板、发挥长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重复利用而重复利用”。因为这样反而只会拖累用户体验,甚至可能还不如干脆买新的。


进一步统合设备框架,小米可能正在做出改变


除了产品设计上的思路值得肯定之外,小米这次的“多功能桌搭”在具体操作层面同样也有一些值得关注之处。

199元的小米桌搭机器人,“内涵”却绝不简单

用过小米手环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其在小米的产品生态中属于“运动健康”类别。也就是说,在与手机完成配对后,所有的设置、更新、功能调整操作,都需要、也只需要通过“小米运动健康”这个APP进行。

199元的小米桌搭机器人,“内涵”却绝不简单

但是 当用户将小米手环切换到“桌搭模式”、安装至桌搭机器人里后,它“对应”的控制APP就发生了变化,成为了通常对应各种家用智能设备的“米家”APP。

199元的小米桌搭机器人,“内涵”却绝不简单

有发现什么吗?没错,虽然在此之前小米旗下部分澎湃OS的智能手表(比如小米Watch S Sport),其实也已经可以通过米家APP进行部分(极不完全的)功能控制,但“多功能桌搭”依然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款彻底完成运动健康设备同米家APP功能打通的硬件产品。虽然这种“打通”依然需要靠额外加装的硬件模块来实现,但大家要知道,以往小米的音箱类产品控制APP本应是“小米音箱”、而非“米家”。


如果大家有在日常深度使用小米生态产品可能就会知道,小米在以往其实并没有严格实现旗下智能设备的统合控制。比如“小米音箱”、“小米耳机”、“小米眼镜”、“小米电视助手”、“小米打印”、“小米对讲机”,就分别是对应各自类别产品的独立控制APP。


从商业角度来说,当然可以说这是因为小米的生态策略,使得其许多产品实际上出自不同的方案商和代工厂之手。但无论是站在用户、还是如今小米的角度来说,逐步淘汰这些曾经的独立APP,将它们更好地统合在小米的融合设备中心框架下,显然都是未来必须要走的一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