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现实设备的“定心丸”技术,其实也有致命缺陷

最近这段时间,率先在美国上市的苹果Vision Pro,毫无疑问成为了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最大亮点。


一方面,一些已经买到这款MR设备的用户,开始在网络上公开展示和讨论它的体验。他们积极讨论Vision Pro有哪些玩法,以及赞叹其号称“完全看不到像素点”的显示素质。

混合现实设备的“定心丸”技术,却也有致命不足

另一方面,在相关的报道中大家也能看到,还有一些Vision Pro的用户,已经开始把它戴着出门、现身在各种公共场合了。

混合现实设备的“定心丸”技术,却也有致命不足

有趣的是,如果大家还记得几年前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刚出现时,公众对其所表现出的恶意,相信不少朋友就会对现在苹果Vision Pro的“待遇”会心一笑了。


毕竟从目前的相关报道来看,大家对于明显体积更大、更显眼的Vision Pro,普遍表现出了更高的接受度。既没有出现驱赶其使用者的相关报道,甚至也没有人因为在公众场合佩戴它、而遭遇盗抢的消息。

混合现实设备的“定心丸”技术,却也有致命不足

对于这种情形,部分报道将其归功于苹果在Vision Pro里预置的虹膜认证功能。但很显然真正的关键点,在于如今大家已经习惯了被各种摄像头、传感器所包围的生活,并对此不是太“在意”了。


不过虽然消费者可能不在意,但站在厂商的角度来说,他们却不可能不去防患于未然。比如最近就有报道显示,苹果方面可能正在考虑收购一家名为“Brighter AI”的德国公司,以便使用他们独创的“深度自然匿名2.0”技术,来进一步确保旗下MR设备对于公众隐私的保护。

混合现实设备的“定心丸”技术,却也有致命不足

具体来说,在目前的各种MR、AR设备上,它们多半都会配备有基于AI的隐私保护功能。当这些AI功能识别到摄像头里出现路人面部或是车牌等隐私内容时,它们可能就会自动给这些内容“打码”,从而避免偷拍嫌疑。很显然,这样的功能最终给到用户的体验是非常不自然的。


而“深度自然匿名2.0”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当它侦测到镜头里出现隐私敏感内容时,会使用AI算法对这些内容进行“改写”。比如将车牌号码替换成无意义、但相同字体的字符串,又或者是将陌生人的脸部特征替换成“大众脸”。

混合现实设备的“定心丸”技术,却也有致命不足

这样一来,这些设备拍摄到的现实景象,就不会到处都是丑陋的打码或高斯模糊,但同时其中的隐私信息又被巧妙地消除掉了。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它会有助于消除普通消费者对于公众场合出现AR、MR设备的戒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先进功能”难道就没有特有的短板了吗?当然还是有的。

混合现实设备的“定心丸”技术,却也有致命不足

首先,如果有关注过Vision Pro就会知道,像这种“全覆盖”式的MR设备,用户的眼睛是不能直接看到外界的。他们所看到的其实是通过摄像头捕捉,之后再显示到头显屏幕上的图像。


那么这样一来,就会涉及到AI隐私保护算法的“接入时机”问题。因为如果此时它还是对摄像头捕捉到的现实世界画面进行实时识别和处理,就意味着用户看到的“世界”变成了“去掉隐私信息”之后的画面。往轻了说,这可能会导致你看到熟人却认不出来,或者是干脆认不出自己的车牌号了。


往重了说,假如戴着MR、AR设备出门,结果突然目击到了犯罪分子,或者甚至是自己的头显、AR眼镜遭到了盗抢。那么在这一瞬间,显然谁都不希望自己的设备还开着“隐私保护”,以至于拍摄不到关键的人脸或车牌信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类似的“AI隐私保护算法”未来在MR、AR设备上,很有可能会不得不加入一个“紧急开关”。可一旦有了这样的开关,它又有没有可能被滥用,从而引发新的问题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踩(0)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