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合作
要说到移动版Windows系统,其实可以追溯到许多年前的Windows CE时代,作为最早期的手机智能系统,Windows mobile曾经引领了智能手机的本地应用“高级化”时代:在其他手机还满足于Java程序的时候,WM平台上却已经有大型的3D游戏和Office、Adobe Reader办公软件了。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WM系统缺乏应用发行渠道、加上操作逻辑的老旧,过于专业的Windows Mobile很快就输给了时尚、简单、内容丰富多彩的苹果iOS与Google Android。

在此情形下,微软开始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型期:从全面推倒从来却反而显得稚嫩的WP(WindowsPhone)7到开始走上正轨、强调通用开发程序的WP8、8.1,再到基本上实现多屏体验“大一统”的Windows Mobile 10。微软的技术探究之路走得跌跌撞撞,市场推广更是近乎全无……虽然目前微软治下的Lumia手机不乏精品,但只靠Lumia的销量显然不是展示WM10独特魅力的好办法。或许正是在这种窘迫的状况下,微软将视线投向了国内用户基数庞大的小米。

在今年3月的微软Windows硬件工程产业创新峰会(WinHEC)上,微软公开宣布将和小米合作,为小米手机4带去WM10系统,其中系统的适配将由微软主导。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磨合、内测、修补之后,12月初,微软终于携手小米正式放出了WM10系统的公测版本镜像和刷机工具,笔者也迫不及待地找来一台小米4手机,想体会一下小米与微软这对组合能产生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刷机:过程很容易,机型有限定
在刷入WM系统之前,首先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小米4都支持WM10:早期的3G网络版因为主控型号的原因(MSM8274或MSM8674)是不支持WM系统的,只有主控为MSM8974的4G LTE版本才支持Windows Mobile.
在小米手机论坛下载专用的刷机工具和WM系统镜像包并解压。

安装刷机工具,务必要记住刷机工具的安装路径,待会要用到。

由于刷机工具内集成了相关驱动,因此会弹出驱动签名报错是正常的,如果安装不上,可以尝试在系统的高级启动里禁用驱动签名检查。

在工具安装完成之后,将手机的开发选项和USB调试打开,然后连接电脑。


通过Win=X组合键(Win10)打开管理员模式的CMD(命令提示符),通过cd命令定位到刷机工具adb(Android Developer Bridge)所在的文件夹。
刷机:过程很容易,机型有限定

adb提示提示设备成功连接之后,输入命令"adb reboot edl"(不包含引号),回车成功之后,小米4会黑屏,此为正常现象。


打开刷机工具的GUI,先点“刷新”,使手机被识别出来,然后点击“浏览”,选中之前解压出的WM系统镜像。最后点击“刷机”。


刷机过程中不要挪动手机,以免发生接触不良导致悲剧,在软件提示操作成功之后,就可以放心地拔下手机,开机迎来WM10系统了。
初次系统设定与更新正式版系统






初次开机,会看到系统初始化和欢迎界面,熟悉桌面版Win10的用户可以看出,这段流程和桌面版Win10几乎毫无二致。
这次微软和小米合作推出的WM10系统还属于测试版本,但就在几天之前,微软通过自家的系统更新渠道推送了build 10586的RTM版WM10系统(和桌面版Win 10 TH2的版本号相同)。小米手机4也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更新获得这次推送。


通过桌面进入“设置”,在系统更新中搜索更新,就可以接收到build 10586的系统推送了。




推送下载完成之后,会自动提示重启,当然,和桌面版系统的一样的是,你也可选择让系统自行决定重启时机,这样当手机没有在使用的时候(比如晚间充电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安装更新了。


作为一名Windows测试用户(Windows Insider),笔者选择立即重启以获得更稳定的正式版系统体验,在不长的自动安装之后,我们再一次进入桌面,此时可以正式开始体验Win 10 For 小米4了。
系统界面:简洁,熟悉而又陌生


对于Win10桌面版用户来说,WM10的界面并不难理解,但是如果是之前没有接触过微软Win8或以后操作系统的人,初次看到WM10的界面肯定会有一种不适应感。在WM系统下,小米手机的底部三颗触摸按键依然有效,但功能由左至右分别变成了搜索(在任何界面下呼出Cortana)、主页(在任何界面下回到桌面)、任务切换(短按会回到上一个打开的程序。长按则调出任务管理器)。


在这其中,尤其以WM系统的任务切换方式较为容易让人迷惑,因为按一次任务切换键只会返回到上一个打开过的程序,而并不会退出当前程序,所以有时这种任务切换用处不是特别大。不过如果长按调出任务管理器,那么大部分人都可以以轻松地看懂了。顺便一提长按中间的软键(主页键)会使得屏幕的可操作区域整体下移以方便单手操作,不过小米4本身的屏幕就不大,单手操作并无难度。因此这一特性有时反而令人感到不便。




在日常操作方面,WM系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但基本上都不难上手。像对话式的短信界面、左右分页式的拨号界面其实和其他的流行移动OS没有太大区别。






在经历了几代更迭之后,WM10在细节的操作逻辑上与其他一些移动OS有逐渐靠近的趋势,与此同时,微软也有一些自家拿得出手的优质功能,比如与桌面版One Drive同步的照片存储、还有性能和兼容性都无可挑剔的edge浏览器。




自从WP7开始,微软的“大色块”界面颇受吐槽,到了Win10系统,微软终于允许主界面的应用磁贴以半透明显示,如此一来,桌面背景在WM10系统上也就终于有了意义(此前无论设置了多好看的桌面背景也只会被磁贴全部挡住而已)。
总的来说,微软在WM10上面还是听取了不少用户的意见并做了一定的妥协:和之前的版本相比,WM10在很多界面的细节和操作逻辑上都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整体的美观度也上了一个台阶。与此同时,微软仍然保留了许多自己的特色:极简的界面元素使得看惯了iOS或者是国内仿苹果风格定制安卓UI的用户会产生不适应感;但WM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有它的道理:更少的特效与阴影可以减少电池的消耗,大字体和简练的选项更容易让人看明白。其实WM10的界面并不难用,而且还非常非常流畅,但它面对的却是已经被惯坏了的用户,仅此而已。
应用:自带应用无可挑剔,第三方却有喜有忧
对于任何一个操作系统来说,应用生态可以说都是决定其市场表现的最重要因素:苹果受追捧与App Store里的高品质应用不无关系;安卓在中国如此吃香和中国大量的山寨应用分发平台以及免费应用也分不开(当然,这是一种悲哀,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对于WM平台而言,先进的UWP应用开发模式和完善的开发工具加上系统本身的超高效率……一切看似很完美,但是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小米4 WM10系统自带的应用做得怎么样:




Q Q,虽然界面和平时用的有些不同,但用起来感受不错,流畅度也是极佳,而且这个Q Q是腾讯专门针对Win10平台出的UWP版,理论上和桌面版Win10应用商店里的那个Q Q是一样的。






地图,脱胎自备受好评的诺基亚地图,WM10平台上的招牌应用之一。地图界面美观、信息全面,导航简单易用。甚至还有离线地图包可供下载。相比国内的同类第三方应用丝毫不差,还没有后者那些烦人的推送和广告。






Office,WM10平台上的招牌应用之二,现在这版Office技术上源自于桌面版的Office 365最新版,因此与Office 2016可以做到完全兼容。和第三方应用比如WPS之类的相比,微软自家的Office没有各种奇葩的排版兼容性问题,打开超大的文档或者演示文稿也不会卡顿。而且WM10平台的Office应用也支持微软自豪的Continuum界面,通过Dock连接至大屏幕之后,Office会自动变为类似于桌面版的界面,使用起来更直观方便。
应用:自带应用无可挑剔,第三方却有喜有忧






除了系统一开始就自带的应用,笔者也尝试在WM系统的应用商店里下载了一些应用,需要指出的是,WM10应用商店的使用感受不是很好,在搜寻和下载应用的过程中多次出现下载出错和商店闪退的现象。但应用下载的速度本身并不慢,看上去并不是微软服务器的问题而更像是系统本身的bug。




首先要表扬的是Bilibili,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二次元弹幕视频网站,B站在各个平台上的客户端都做得很棒,WM平台的B站客户端更新及时、功能全面,播放体验也很不错,胜过iOS平台但稍逊于Android。


网易云音乐的体验也还可以,音乐下载无法选择无损(flac格式),但其他的该有都有了。




微软在Win10平台上推出的全新“扫雷”客户端在界面上进行了大幅革新,但与桌面上富有新意的“冒险模式”相比,手机端却只有普通模式,不免令人失望。从这方面也反映出WM10在应用体验上还是有些局限性。
和以上这些很好、不错、或者至少是还能用的应用相比,有些软件商的WM应用体验就十分糟糕了:UC浏览器、新浪微博都是久不更新了;支付宝客户端功能相比其他平台功能少得可怜,淘宝客户端虽说很好用,但那其实是微软工程师出面编写的,淘宝团队始终都在划水摸鱼……更不要说一些在其他平台上备受好评的创新应用,其团队甚至根本不会想到为WM平台进行适配。
总结:联合了小米,但微软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微软对WM平台寄予厚望,在WM10系统中,微软对系统底层运行时、应用商店的内容分类、开发者的激励措施等都有所改进。但开发者比起微软的那一点补贴,更看重的是应用平台的覆盖率:微软目前WM手机在市场上式微,加上其他的一些第三方系统开发商从中作梗,1%的流言就此传开……

对于微软来说,WM系统并不是简单地延续情怀或者展示UWP程序的灵活性:在移动计算已经被公认为未来生活的重要形式的前提下,开发WM系统不仅仅可以与桌面版Windows起到联动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微软的主要业务方向。从这一点说开,微软选择与小米合作推广WM系统,只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但要把潜在客户变成实在的口碑和收入,微软还需要在系统、应用分发等方面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