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米5X的“画风”和其他小米5不太一样呢?除了外观,还有一部分因素就来自它的配置:我们不是说骁龙625不够用,而是和820、821相比,它确实不“发烧”——相反,骁龙625是目前业界能效比最高的主控,在日常使用中,你甚至难得感受到它发热。
话虽这么说,但分,还是要跑的,毕竟这是最直观能够考察硬件性能高低的指标了,也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评测环节,不是么?
得益于频率高达2GHz的八个核心,骁龙625的多核心性能并不低,甚至可以超过同时代的旗舰主控;当然,单核心性能就没有那么逆天了——标准的A53架构水平。
不过,即便是再平民的配置,在实际的日常使用中,也依然很难令其满负载运行——这是什么意思呢?一方面,这说明旗舰和非旗舰配置在日常使用的差异并没有它们在极限跑分中的区别那么大;另一方面来说,既然并不能满载,那么比起追求极限跑分,更加注重能效比,延长手机的使用时间,让用户玩得开心、用的久,其实也是很不错的思路。
当然,在一些真正的大型手游(我说的可不是某农药)里,对手机的3D性能其实还是有着不低的需求的。骁龙625所集成的Adreno 506GPU在3DMark的测试里表现良好,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至少,和隔壁联发科的P25相比,小米5X所搭载的这颗处理器玩起手游来还是要溜很多的。
不过,作为一款成熟的智能手机,“跑分”不能代表一切——系统的优化、驱动的适配、乃至手游本身对手机的针对性完善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用户体验。就像这次,小米针对5X的年轻用户群体,也有特别的“黑科技”加成——具体是什么?我们接着看。